施甸作为杨善洲精神发源地,在全面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过程中,主动对标“四个特别”要求,坚持用杨善洲精神洗礼党员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以杨善洲老书记为榜样,在学习弘扬先进中争当先进、成为先进。
坚持组织保障,确保“态度”特别坚决。始终坚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配齐配强乡镇党委书记13名、村(社区)党总支书记139名和乡镇、村(社区)民族工作专干152名。推广乡镇干部“包保”联系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一口清”和基础工作“大比武”,以从严的组织生活和工作纪律,搭建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近期思想工作动态汇报平台,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讲政治”境界,确保党的领导政令畅通和党的理论、政策到基层有人懂、各项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坚持思想武装,确保“立场”特别清醒。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调研”措施,发挥“智慧党建”全天候管控作用,结合学习弘扬新时代杨善洲精神,打造13条红色主题教育路线,设置N个杨善洲精神“情景课堂”,实施及时跟进学“考学”常态化,着力加强对青年干部教育培训,按照“1个县乡党校+2个实训基地”模式,设置“项目式”、“反向式”等7个课堂,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4对重要关系”,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坚持作风建设,确保“行动”特别坚定。紧紧围绕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开展“作风之问”研讨,全覆盖开展干部蹲点调研,研究出台优秀年轻干部一线培养锻炼和职级干部流动调配管理办法,用好公务员职级晋升“负面清单”,组建22个工作专班,发挥好136名职级干部作用,以“派单”管理促进驻村工作队员在岗履职,扎实开展“弘扬杨善洲精神活动月”和“寻找身边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活动,认真开展“学习身边榜样,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巡回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认真落实“三个工作法”和“三个马上”工作要求,全县涌现出了杨学、段定华、徐光、杨晓海、段学平、杨品一等一大批优秀典型,示范引领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作风革命,进一步营造热火朝天、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浓厚氛围,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大落实、大提升。
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感情”特别真挚。以坚持群众路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投入各类资金110亿元,实现90个贫困村、21591户9117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各民族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调度推进、监督检查、评估考核3项工作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县直单位领导包组、党员干部包户4级包保责任,充分发挥县委常委班子、挂乡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月调度督促落实机制作用,组建234支45116名党员志愿服务队,紧扣建立完善“双绑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面推广“组织牵头盘活资源+能人带动共同致富”模式,设置村民小组网格1363个,组建“十户联防”群组7198个,积极探索乡镇“党建联盟”运行机制,大力实施“你呼·我应”提升工程,抓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落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