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手工擀香制作传承人段海燕:残枝枯草摇身“变废为宝”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14:55 浏览:[] 作者:姜兴华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近日,施甸县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鲜出炉,施甸手工擀香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手工制香技艺的高度认可,更圆了段海燕多年的“非遗梦”。为深入挖掘段海燕的故事,笔者再次踏入仁和镇瓦房村善益手工制香厂,在袅袅檀香中,聆听并记录这位传承人数十年的坚守心声与风雨人生。

一段抹不去的“香”缘

儿时的段海燕常到姑奶家玩耍,姑奶尹陶玲是手工擀香制作的好手。或许是“爱屋及乌”,自小就与姑奶投缘的段海燕,潜移默化间受到姑奶影响,对姑奶手中的制香技艺情有独钟。她时常围着姑奶,叫嚷着要学手工香的各种制作流程。尹陶玲见小海燕聪明好学,心头一喜,笃定认为:“这是个与香结缘的孩子,是自己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只见小海燕闻闻这种、舔舔那种,看看那个、摸摸这个,用眼睛、双手、鼻子、舌头以及机灵的小脑袋,仔细辨别、记忆着各种香料的选材标准、气味特点、功效作用、晾晒时间变化,还有每一道工序的操作细节。因从小与香料打交道,年纪尚小的段海燕在手工香制作上却显得经验老到,选材精准、配料得当、技艺娴熟。

源于这份热爱,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以小作坊形式尝试制作手工香,每逢街天便到施甸县境内各乡村集镇售卖。当时交通、通讯闭塞,手工香制作始终没能得到很好地宣传与发展,但段海燕仍坚守着传承人的职责,执着地延续传统手工制香技艺。

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段海燕,从2003年开始逐渐扩大经营规模,之后又多次前往福建、河南、广州、四川、昆明等地考察学习,与多位知名制香大师交流探讨。这不仅提升了她的制香技艺,还为她打开了新的市场。2016年,正值国家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段海燕毅然吸纳周边30多户建档立卡户,成立施甸善益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投入80多万元资金,开办了施甸善益手工制香厂。

一份不掺假的“挚爱”

正因对香产业的痴迷与热爱,以及多年的不舍不弃,段海燕在施甸县众多手工擀香从业者中脱颖而出,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成了独树一帜的佼佼者。她的制作工艺虽源自传统土法,却在传承中不乏创新。

手工擀香制作工艺复杂,需经选料、研磨和香泥、发酵、擀香成型、理香、晾晒、窖藏等多道工序,但段海燕从不会因工序繁琐而“弃繁就简”、偷工减料。她要求员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确保香体细腻光滑、香面紧固不松散脱落。

福建等地的客商对她的产品赞不绝口,常有外地老板登门坐等,只为优先拿到紧俏产品。也正因有了过硬的质量保障,段海燕的手工香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

近年来,段海燕早已不满足于传统手工香的发展现状,开始积极探索新产品,将目光瞄准了“让健康随呼吸流淌”的养生香,实现了养生功能与传统制香艺术的完美结合与升华。

养生香不同于市面上用化学香精制成的香品,段海燕坚持以天然香料为核心,遵循古方配伍。走进她的成品陈列室,这里更像一间中药铺——一股股天然香气扑鼻而来,制作香品的原料几乎都可食用。从沉香、檀香等名贵香材的甄选,到艾草、薄荷等草本原料的搭配,每一味原料都要经过晾晒、研磨、窖藏等多道工序,最终才化为一缕缕清雅青烟。

除了配方多样、形态纤细的线香,她还研发出香牌、香梳、香囊等新型产品。用天然香粉混合粘粉塑形,经阴干、打磨后制成梅花、兰草等造型的香牌,既可佩于衣襟,也可挂在包上,雅致之余还能随体温慢慢散发香气,真正做到“一人一香,独一无二”;她制作的香梳,梳齿间萦绕着清香,温润滋养头皮,既能理顺发丝,又能安神静心,让每日梳妆都成为一种享受;而艾草香囊、桂花香囊、暖香香囊等,则会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配方,用素布包裹着暖意与温柔——置于枕边可助眠,挂在车内、放进衣柜,能让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自然芳香。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施甸本地流传着“一屁股坐下去就有三棵药材”的说法。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每一株植物皆可入药,只是很多人不通晓医理与植物药性,未能将其合理利用。段海燕制作香品的原料,多为苧麻、竹子、玫瑰、菊花、桂花、荷叶、香柏子、清香木、松果、薰衣草、艾草、菖蒲、野坝蒿、辛夷花等“残枝枯草”与干花,仅搭配少量沉香、檀香等名贵香材。

这些原料多是本地山野中自然生长的植物,曾被世世代代的当地人当作灶门口的“柴火”、垫猪圈的草料。段海燕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真正做到“靠山吃山”,将大山里常见的普通植物“变废为宝”。

多年来,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段海燕的善益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制香厂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拥有42亩厂房,开办2个脱贫车间,常年用工50多人,季节性用工可增至100多人。产品销售渠道广阔,不仅远销广东、福建等地,还出口至东南亚国家,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手工制香厂。

传承人段海燕表示:“无论前路有多艰辛,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