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万兴乡“一队一站”建设工作纪实——乡音里的平安守护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08:19 浏览:[] 作者:保山消防救援微信公众号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施甸县万兴乡的山坳里,炊烟与云雾缠绕着错落的村舍。这座藏在滇西群山中的乡镇,曾因电线老化、木质结构房屋密集、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以及村民防火意识薄弱等问题,消防安全成了邻里间的“揪心事”。但自从2023年初“一队一站”基层消防工作落地以来,乡镇专职消防员带着胶鞋上的泥土味,将安全防线织进了集镇的吆喝声、学堂的读书声和田间的劳作声中,让平安成为山村里的常态。


队伍建设实,专业技能硬

这支扎根乡镇的消防力量,由3名事业编骨干带头,3名专职消防员轮值,同时配备1辆消防车和200余套救援装备,为日常巡查和应急救援提供了坚实“后盾”。在应急救援能力方面,队员们经过系统培训练就了“实战本领”,不仅能快速识别家庭火灾隐患、熟练操作消防车和各类灭火设备、高效处置初期火情,还掌握了基础的抢险救援技能,遇到村民被困、家庭火情等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开展救助。这支队伍凭着规范的建制、齐全的装备和过硬的实战能力,成了守护乡村消防安全的可靠屏障。


院坝传乡音,防火入民心

万兴社区安置点的活动场上,长条凳在傍晚坐满村民。“奶奶,您家灶房的柴火堆得太近喽,炒菜溅火星子容易引着。”“大叔,焚香祭祖得离窗帘远点,烧完要看着火星灭透。”消防员们操着夹杂方言的话语,手里比画着灭火器的使用姿势,把消防知识揉进“家长里短”。赶街日的东安街子上,他们拿着宣传单穿梭在摊位间,给卖菜的大婶递上防火口诀,教炸油条的摊主检查煤气罐软管,使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多了些“平安提醒”的调子。那些曾被村民当作“耳旁风”的安全常识,就这样顺着乡音钻进了心窝里。


五进织密网,演练筑防线

“捂住口鼻,弯着腰,跟着老师往操场跑!”万兴乡中学的操场上,消防员们正教学生们模拟火场逃生。这是万兴乡专职消防员“五进”的日常——进学校时,他们把消防课变成“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进家庭时,踩着木楼梯爬上村民的土坯房,查看房梁上的电线是否老化,叮嘱独居老人“睡前拔插头”;进医院时,细心讲解医院消防安全隐患、易燃物存放方法等,同时手把手教医护人员使用消防器材。每到一处,他们都带着登记表,把“柴草堆距灶台不足 1 米”“电线私拉乱接” 等隐患记下来,隔三岔五再来看看改了没。如今,村里的人们能说出“小火快跑,大火关门”,孩子们见到消防栓就知道“这是灭火的‘大水枪’”,安全意识像山间的春笋,悄悄冒了尖。


大事显担当,小事暖人心

万兴乡“一队一站”成立至今,乡镇专职消防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全乡7个行政村。他们开展消防巡查150余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300多处,完成火情处置30余次、社会救助2次、参与专项任务40余次。这些所体现的,是他们扎根乡镇的实际行动。从排查隐患、扑灭火灾、消防知识宣传等的“大事”,再到检查水库输水管道、帮助农户浇烤烟地、为独居老人检修门等的“小事”,都体现出这些消防员们在大小事务中坚守责任、贴心为民的担当。

山风掠过万兴乡的稻田时,总能听见消防员们的脚步声——或是走向下一个院坝课堂,或是背着工具去排查隐患,或是帮农户扛着水管往田里走。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山乡的每寸土地,把“一队一站”的责任,写成了烟火人间里最动人的平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