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仁和镇中和村的山坡上绿意盎然,成片的仙人掌在阳光下舒展着肥厚的“手掌”,枝头缀满的紫红色果实如玛瑙般晶莹,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一抹亮眼的色彩。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增收的“聚宝盆”,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地探索出的仙人掌特色种植产业。
在仁和镇中和村段忠喜家的仙人掌种植地里,一派火热而甜蜜的景象。走近了看,一株株碧绿的仙人掌映入眼帘,每一株仙人掌的叶片上都挂着14至16个带刺的果实,别看果实长得不起眼,口感却鲜美多汁、清爽甘甜。
只见段忠喜夫妇双手戴着手套,一手提着小桶,一手拿着小刀,小心谨慎地穿梭在带刺的仙人掌丛里,目光搜寻着颜色泛黄的成熟果实,随着手指掠过饱满的果实。小刀的“咔嚓”声与果实放入桶里的“咚咚”声,谱成夏日里动听的丰收乐章。
“像这样颜色偏黄的果实就是成熟的了,今天采的这批果实要卖去省外,所以不能采十分熟的,我手里的这颗大概七八分熟。”段忠喜说道。
“我去年试种了2亩多仙人掌,有黄心和红心两个品种,今年是第一年挂果。果子次第成熟,我们陆续采摘,收购商的订单一下达,我和老伴儿就来摘果。截至目前已经摘了6次了,估计能摘到中秋节前后。”老伴儿杨应丽热情地介绍道。
段忠喜是仁和镇中和村的村民,今年60岁,多年来他和老伴儿种植葡萄,收益也算可观。去年四月,他了解到种植仙人掌市场前景良好,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仙人掌对土壤肥沃度要求不高,只需把厚实的叶片插在土里浇水就能成活。加之施甸的区域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仙人掌的生长,种植过程也不需要精心管理,只用简单除草即可,段忠喜立即决定在家门口的荒地上试种了2亩。今年四月,段忠喜又租了5亩地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一共种植7亩仙人掌。如今,2亩挂果的仙人掌产量预计超1.5吨,红心果实按30元一公斤收购,黄心果实按20元一公斤收购,加上出售叶片的收益,今年毛收入可达6万元。
采摘结束后,夫妇二人将果子缓慢倒在去刺的机器上,随着机器的滚轮转动,果皮上的小毛刺脱离掉入托盘,就这样来回2至3次,果皮变得光滑,今天采摘的100斤果子就等待着收购商来发往外省。
“附近感兴趣的村民陆续来参观学习,我也会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希望能够带动大家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让大家都富裕起来。”段忠喜信心满满地说。
傍晚的阳光洒在老伴儿的银发上,老两口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家门口的荒地变成了“致富宝地”,结出的“刺果果”也成为夫妇二人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