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长乡九条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屋舍与田埂,而是盘桓在村道旁、院落边的老梅树。它们或斜倚,或挺立,枝干如铁,皮纹如皴,苍劲中透着蓬勃生机。据统计,九条沟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树达三百余株,三十年以上的更是超千株,它们默默伫立,将岁月化作浓荫,把酸涩孕育成甘甜。
最古老的梅树,树皮皲裂如龟甲,却从每道褶皱中迸发出青得发亮的枝叶。五月时节,青梅成熟,藏匿于叶底,恰似山神随意洒落的翡翠珠子。山风拂过时,青果在叶影间若隐若现,那股酸涩气息仿佛穿透阳光,让人眼角微涩。
青梅分为苦梅和盐梅两类:酸中带苦、水分少且果核大的为苦梅;果肉厚实、水分充足且果核小的则是盐梅。九条沟村所产的青梅,被当地人称作大盐梅。火烧辣椒拌青梅是这里备受喜爱的零食——将烤出焦香的辣椒面与粗盐粒混合,咬开或拍碎的青梅在其中翻滚,青皮表面随即渗出细密水珠。当牙齿咬下果肉的瞬间,酸、咸、辣三种滋味在口腔中激烈碰撞,最终奇妙地融合成浓郁鲜味。老人们蹲坐在石阶上,看着年轻人品尝时酸爽的模样,也忍不住尝上一瓣。
九条沟村的大盐梅在周边村寨久负盛名。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平场子村兵营坡小组村民李自兴敏锐捕捉商机,于1986年在七〇七创办雕梅厂。他不仅大量收购九条沟村的优质青梅,还将采购范围拓展至周边县市,运用传统工艺加工雕梅、梅干等果脯产品,凭借独特风味畅销云南、四川、广东等省份。
随着9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鲜果贸易凭借资金周转快、利润空间大的优势崭露头角。李自兴洞察市场变化,果断转型,关闭经营十余年的雕梅厂,转而专注于青梅鲜果收购。正是因为如此,九条沟村的百年古梅树才能大量保存下来。
如今,古梅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到青梅成熟季,收购商便会进村。据收购商介绍,九条沟村的梅子品质上乘,主要销往大理洱源、巍山等地,较大的果子用于制作雕梅,较小的则经烘烤制成干梅、梅片。
当地不少人喜爱自制青梅泡酒:将采摘的青梅洗净晾干,放入洁净无油的玻璃瓶或酒瓮,再倒入高度白酒。待来年启封,酒香中浸透青梅的清香,入口酸甜,回味无穷。盛在土碗中的青梅酒泛着细碎金光,承载着绵长的乡愁。李家媳妇今年特意在酒瓮中多加了些冰糖,她说远在广东务工的丈夫微信里提到,梦中见到自家屋后的老梅树硕果累累,两个孩子吃得格外开心。梦醒时分,枕边泪痕未干,她轻抚酒瓮,仿佛能跨越千里,触摸到家人的思念。
年复一年,收购青梅的卡车来来去去,带走一筐筐鲜果,却带不走梅树深扎泥土的根脉。正如离乡的游子,无论走得多远,记忆深处始终萦绕着梅子初熟的清香。
梅熟梅落,岁月更迭。酸涩的果实经时光沉淀,终化作唇齿回甘。九条沟村的村民们守着老梅树,传承祖辈的生活智慧,将艰辛酿成甜蜜,把离别化作思念。
风掠过梅林,枝叶沙沙作响。百年古梅沉默不语,却在每一道纹理间,续写着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