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五一”特别策划|施甸:90后“云端农夫” 用技术重塑“耕耘”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9日 08:42 浏览:[] 作者:杨林元 吴丹 段茸茸 瞿柯楠 魏永田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在施甸的青山绿水间,一群手握无人机遥控器的年轻人正以科技为笔,在云端书写新时代的“耕耘故事”。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这群90后、00后“飞手”用无人机重新定义“耕耘”。

太平镇等子村位于怒江峡谷深处,00后小伙杨联航就生活在这里,这几天正值香蕉防虫时节,一大早杨联航就带着自家的无人机来到香蕉地喷洒农药。

“刚才这块地,我进行了无人机飞行规划,可以全自主飞行了。现在无人机飞出去喷洒农药既不会重喷,也不会漏喷,非常省心。”太平镇等子村村民杨联航说。

在杨联航的操作下,无人机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到20多亩香蕉地的各个角落,原本需要两个工人1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台无人机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我家有40多亩山地,打农药每年要一万多元的工钱。”太平镇等子村村民杨联航说。高中毕业后的杨联航加入施甸四季农资公司,成为一名飞手。为了省下每年喷洒农药的这笔费用,去年他花费近3万元购买了一台无人机。平日里,他利用这台无人机给自家果树、农作物喷洒农药、运输农业物资,不仅省力省钱还省时。此外,他还帮助村民,或参加公司的农作物飞防、物资、建材调运作业,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在施甸四季农资公司,像杨联航这样的“云端农夫”并非个例。90后的施位飞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公司有20多个像我一样的90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比如某个地块怎么飞,某个功能怎么用,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施甸四季农资公司无人机飞手施位飞说。

施位飞2021年加入施甸四季农资公司,4年多的时间里,他从零起步,如今已能娴熟驾驭多型号设备,应对山地测绘、物资吊运等复杂任务。然而无人机不断更新升级,这也为这些年轻的飞手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人机更新比较快,功能越来越强大,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它。”施甸四季农资公司无人机飞手施位飞说。

从农药喷洒到化肥调运,从光伏板安装到砂石运输,这些年轻人让无人机在山间架起“空中走廊”。他们告别了祖辈的锄头,却以另一种方式扎根土地,用代码规划航线,用屏幕守望丰收,成为新时代的“云端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