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木老元乡不断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手工笤帚这一“指尖技艺”成为木老元人民的又一增收点。
在木老元,编制笤帚的原材料一般选用当地种植的粽叶树开的花,当地人俗称“象尾”,编制的笤帚则称为“象尾”笤帚。木老元的“象尾”笤帚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经过几代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如今的编制技艺也越发地成熟。
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是“象尾”的盛开期,待花枝完全伸展开来,颜色变为紫绿色,便可进行采收。木老元的村民对“象尾”的采收颇有技巧,采收时需要两只手互相配合,左手拿紧“象尾”,右手用镰刀削净包裹在外的“象尾”皮,此时一棵完美的“象尾”便采收完成。如此循环往复,一个人一天可采收“象尾”1000根左右,在其盛开的黄金期,通常是全家出动采收。
村民将采收好的“象尾”以20根为1把整齐地捆扎好,价格能卖到2元1把。采收好的“象尾”除了卖给收购商,一些有手艺的当地人会做成“象尾”笤帚供自家使用,多余的还会售卖出去,销往施甸县城、昌宁卡斯等地。
木老元村村民阿正玉是经验丰富的编“象尾”笤帚高手,一天可编20余把,经阿正玉编出的“象尾”笤帚结实耐用,品相也好。据他介绍,要编好一把“象尾”笤帚需要经过晾晒、修理、捆扎、成型、固定5道工序,一把编好的“象尾”笤帚能卖15元,本季卖“象尾”笤帚预计收入6000元左右。
木老元乡编制“象尾”笤帚的手艺人主要集中在木老元村,以集镇安置点居多。木老元村党总支书记表示,近年来,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卖“象尾”和“象尾”笤帚能为群众带来比较可观的收益,种植“象尾”的群众也不断增多。木老元村现已有200余户群众种植“象尾”,还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为群众拓宽“象尾”和“象尾”笤帚的销售渠道,本季木老元村售卖“象尾”和“象尾”笤帚预计可产生收入20余万元。
一捆“象尾”一团线,勤劳的木老元人民在“象尾”笤帚里编出了财富,这门老手艺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绝活。据悉,木老元乡共有350余户群众种植“象尾”,能编制“象尾”笤帚的手艺人约有100人,每年可编制笤帚达1500余把,本季全乡“象尾”和“象尾”笤帚产值预计3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