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乡村振兴】施甸仁和:“小组织”发挥“大作用” 酸木瓜种出“甜日子”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8日 15:38 浏览:[] 作者:李荣富 赵湘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施甸县大东山酸木瓜种植加工技术协会成立于2014年,会员144人。多年来,协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始终致力于科学普及、技能提升、产业发展、惠农带农,立足“四好四坚持”,使“小组织”发挥“大作用”,着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酸木瓜种出了“甜日子”。

走好路子,坚持党建引领强组织

始终聚焦党建引领,着力找准方向、走好路子、突出特色,切实加强协会党组织建设,于2016年7月成立了党支部,吸纳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原交邑村党总支书记为协会支部书记,带领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协会发展胜势,着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全县经济发展。依托公司培养研发团队对酸木瓜产品进行开发、生产、销售等。协会建立党员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党员与农户帮扶计划,着力打造“支部+协会、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模式,激发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发展动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

搭好台子,坚持果树种植建阵地

始终着眼于打造高原特色林果产业,巩固协会发展阵地,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坚持统一育苗、统一栽种、统一管理,在全县规划种植酸木瓜6万—8万亩,截至目前已种植25591.37亩,进入盛果期3000多亩,覆盖施甸县仁和镇、甸阳镇、何元乡、万兴乡、木老元乡、老麦乡、酒房乡、水长乡8个乡镇,带动种植农户5107户。

出好点子,坚持学习培训提素质

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群众技能提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根据群众种植加工技术需要,突出培训针对性、精准性、实用性,采取“订单式”培训,变过去的“专家讲什么农户学什么”为“农户想学什么专家讲什么”,为农户出好“点子”,着力解决群众在种植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生产困难,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提供“新动力”。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一方面积极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到种植加工基地,开设“田间课堂”,以手把手、面对面的形式开展种植加工技能培训,三年来共组织线下培训20余场次,参训人员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积极开设“空中课堂”,充分利用微信、短信、抖音等新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向会员和群众发送种植加工技术知识和视频,让会员和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种植加工技能,不断提升产业产值。坚持专家组团服务,积极邀请各级专家服务团,深入种植加工基地、种植加工大户,现场培训、现场示范指导,培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发好票子,坚持产业发展促增收

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积极采取“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湖南省济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喝对酒酒业有限公司,引进示范与推广、带动群众种植优质酸木瓜,组织收购会员种植的酸木瓜、吸收会员劳动力到企业打工、向会员分红、向村集体经济返利等,实现了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五赢”,为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家种酸木瓜已有七八年了,协会发给我们秧苗,我种的十亩酸木瓜,今年也有六吨多的收成,收入达两万多元。”会员杨德何一脸喜悦地说。2024年,共收购酸木瓜206吨,向种植户发放收购款37万元,实现总产值113万元。坚持利益共享机制,每年向会员分红10万余元、向村集体经济返利1.2万元。同时,协会还充分发挥酸木瓜花的观赏作用和产品开发功能,深化产旅融合,逐步形成一条产、学、研、销并行的,农民、政府、社会、公司共赢的,集旅游观光、种植生产、产品研发、现代庄园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