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重点关注
仁和镇菠萝村:“多功能”文化园成为群众“幸福源”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7日 10:39 浏览:[] 作者:曾熠 姜兴华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走进仁和镇菠萝村大坝组葳蕤文化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涌动的景象。枝头的香梨已经成熟,芒果开始透红,北面荷塘里,荷叶田田,露珠摇摇欲坠、惹人喜爱。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在荷塘中的沁心亭里闲坐乘凉,分享着最近的新鲜事儿。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望着文化园门口的石碑,我并不知道“葳蕤”两个字的读音,更不了解它是否含有深意。“葳蕤繁祉,延彼遐龄。”“葳蕤”原意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家庭人丁兴旺、事业发达的意思,而“繁祉”则意味着繁荣幸福,望着文化园内的景象,我不禁感叹这名字起得竟是如此贴切美好,意蕴悠长。

一个枝繁叶茂的“沁心园”。大坝组有76户人家,2018年,菠萝村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抓手,为改变原有的群众议事及文化生活无场地、不规范等问题,大坝组小组长广泛动员村民捐出自家的小部分自留地用于建设文化园,百姓心齐、一呼百应,葳蕤文化园便风风火火地建了起来。建成后,小组长带领64名村民去往勐波罗河流域捡拾鹅卵石作为文化园入口的墙体,筹集社会各方力量为文化园捐树添彩,如今的文化园,芒果树、梨树、坚果树、睡莲、火把花……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在这里,建起了村民“后花园”,绘出了美丽乡村好风光。傍晚时分,劳作结束的村民都会来到文化园内散步健身、在凉亭里闲坐下棋,文化园成为了大家疲惫一天后身心得以放松的“沁心园”。

一个凝聚人心的“同心圆”。平日里,村组干部会把村民聚集在文化园内,在蝉鸣鸟叫中叙家常,听民声、解民情、汇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暑假快到了,我觉得要加强安全宣传,预防学生溺水。”“李大爷家的鸡啄了我家的玉米地,村里可得管管这事……”大家各抒己见,聊的是问题,解决的是民生,稳定的是民心,在这里,架起了干群和谐“连心桥”,议出了百姓幸福好生活。“咱们今天坐在一起,就是要讨论《菠萝村大坝和美乡村管理制度(草案)》能不能落地,我认为第五条规定还值得再商榷……”近日,县政协领导干部、仁和镇领导干部、菠萝村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大坝组群众代表等30余人聚在文化园就大坝组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问题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像这样的活动,在文化园内时有发生,干部与村民聚在一起,为如何建设美丽大坝、和美菠萝出谋划策,文化园成为了凝心聚力的“同心圆”。

一个文明浸润的“幸福源”。菠萝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用活了葳蕤文化园这个“小戏台”,切实发挥文化园民主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一园多用”的功能,开展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体活动,让葳蕤文化园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村干部把理论宣讲的现代“讲台”搬上“小戏台”,打通理论宣讲进村组的“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廉政教育、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等宣讲,聚焦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讲孝道”“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在这里,围起了民间“大讲堂”,传递着孝老爱亲好风尚。园内,虽然香梨、芒果已经挂满枝头,即便掉落在地也不会有人伸手去摘,大家自觉地等待着村里集中采摘分发的那一天。听村里的老人说,每年重阳节,大家会自发出资聚在这里,组织村里的文艺队表演,76户340人齐聚首,热热闹闹吃上一顿团圆饭。饭毕,平日发生的口舌矛盾带来的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人和了,村才能更“美”,文化园成为了滋生涵养文明乡风的“幸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