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条臭水沟,垃圾满地飞,柴草到处堆,这是施甸县由旺镇尹家庄自然村年初的样子,如今这里却清水潺潺、道路干净、庭院整洁,经过几个月的人居环境整治,尹家庄自然村的面貌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走进尹家庄自然村,大部分人家的污水管网改造已经完成,村庄道路两旁,一条条截污管有序排列,村民李建波家不久前修建了化粪池,接通了污水管,这对她来说,洗菜、洗碗、洗锅都方便了不少。“原来我家厕所的污水每个月清理一次,非常麻烦,洗衣服、洗菜、做饭的水都往阴沟里排,经过污水管网改造后,这些污水都有了去处。”李建波说。
尹家庄自然村共有159户665人,在此之前虽然大部分人家建了化粪池,但是由于村里没有污水管网,沉淀后的污水直接流向了村内的小沟,加上厨房用水、洗浴、洗涤污水的流入,时间一长便成了黑臭水体,对此,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23年12月底,尹家庄自然村被定为施甸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示范点,面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任,村“两委”决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召开群众会听取意见、商量办法,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最终决定因地制宜“一户一策”,修建过化粪池的111户进行科学改造后污水进网,48户旱厕按照地形修建化粪池,全村所有人家厨房用水、冲厕排水和洗浴、洗涤污水统一排入污水管网。并成立了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以及有威望的群众参与的13人理事会。
“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用心服务,用情打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化粪池建在什么位置,怎么改造更方便、更耐用,‘村两委’、理事会挨家挨户与群众面对面商议,制定出群众最满意的方案。”施甸县由旺镇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施艳说。没有资金怎么办,村“两委”通过和群众商议后决定户内改造部分所需资金由农户负责,户外公共设施改造由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全村拧成了一股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人居环境提升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好。
村民杨连兰起初对污水管网改造还持有观望态度,但是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改造,加上施工技术员的用心,她也高兴地接受了这次彻底改造工程,完成了化粪池的改造,接通了污水管,看着干净整洁的环境,她非常满意。“原来污水到处流,不卫生,现在污水有了去处,干干净净,大家都开心。”杨连兰说。追求更高质量,做出最满意效果,这是项目的初衷,尹家庄自然村二组小组长孙祖勇作为此次施工队的一名技术员,不仅负责施工,还针对管网的使用给群众进行耐心讲解。“在这里加一个存水弯,首先是为了防臭,其次是厨房废水出来在这里会有一个沉淀,如果有什么堵塞,就把这个盖子打开,便于清理。”在每一家的污水管网改造结束后,孙祖勇都会耐心和主人家讲清楚污水管网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
镇村工作人员和施工队技术人员用心用情的服务赢得了群众支持,截至目前,由旺镇尹家庄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共架设污水管网6780米,建设公厕一座,架设太阳能路灯43盏,硬化道路430米,群众参与清理大河430米,户厕改造40座,群众清理污水沟14条,治理三堆三乱68处,种植绿化树100棵。项目完成投资236.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46.5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污水进网100%,同谋共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户厕改造100%,齐抓共管,创建同题共答氛围,落实垃圾收运100%。”施甸县由旺镇党委书记李钦说。
村前清凌凌的小河水流入了村内的14条小沟,路灯亮了起来,村民们走在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上,听着悦耳的流水声,曾经脏乱差的小村庄“脱胎换骨”后呈现出一幅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画卷。“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现在取得的人居环境提升成果,用村规民约引领老百姓从要我美到我要美。”施甸县由旺镇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施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