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是破除千年旧俗、树立时代新风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仁和镇杨家山村主动作为,以修建村级公益性骨灰堂为抓手,通过凝聚民心、节俭建设、规范管理,让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走进千家万户。
听民意聚共识破解殡葬“老大难”
“修骨灰堂,村民会不会接受?”杨家山村的做法是把话语权交给村民。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规划方案、资金来源、长远意义一一讲清,让村民当场提想法、摆疑问。村干部带着政策上门,入户拉家常时面对面沟通,详细了解村民对选址、建设标准、后续管理等方面的意见。通过算清“土地账”“经济账”“文明账”——少占土地、省钱省力还能树新风,最终赢得90%以上村民支持,大家决定利用村内现有老房屋改建公益性骨灰堂,破解殡葬难题。
省成本办实事三十天建起“安心窝”
骨灰堂选址于村内大红帽山,不占良田耕地,且方便群众祭祀。工程从2024年8月25日开工,至9月25日竣工,仅用30天便建成。骨灰堂总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主体为一层建筑,设有72个骨灰安放格位,配套建设了祭祀区、休息区和管理用房,满足了群众祭祀和骨灰安放需求。
建制度优服务让群众用得踏实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村里专门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管理小组,制定《骨灰堂管理制度》,明确登记流程等规定,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让村民用得放心。为防止旧俗反弹,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主动担当,遇有村民家中老人过世,第一时间上门宣讲政策、协助办理手续,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如今的杨家山村,丧葬攀比少了,节俭文明多了。截至目前,已有9户村民选择将逝者骨灰存入骨灰堂,“厚养薄葬”的理念渐成共识。村民们说:“移风易俗改的是陋习,暖的是人心!”
下一步,杨家山村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加强宣传引导,巩固移风易俗成果,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