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正是采撷春茶鲜叶的黄金时节。施甸县姚关镇大尖山茶园片区里,春茶新叶如翡翠般拱出枝头,在云蒸雾绕中栉风沐雨,鲜嫩欲滴。此时,登上春山采春茶,成为茶农们最富经济效益的“踏青”方式。踏入层峦叠翠的茶山,一垄垄茶墒恰似绿海碧涛般翻涌,采茶人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般的茶山采青图。
头戴特制斗笠,身背竹编箩筐,采茶人漫步于这满目青绿之中。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双手灵动翻飞,指尖在茶枝上轻盈舞动,宛如钢琴演奏家,以千沟万壑的茶墒为键盘,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韵律。当指尖与茶尖轻轻触碰,一抹鲜绿簌簌折断,被捧入手心,落入筐中。一缕缕新叶安静地躺在筐里,积聚着天地灵气,待箩筐满溢,便沉甸甸地背在肩上,摇曳出岁月的丰饶。采茶堪称茶农们最富技巧的“指尖舞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采茶师,不仅需要一双经过日积月累打磨的巧手,精准把握一芽茶叶采摘的最佳部位,更要眼明手快。这片茶山,已然成为附近采茶人施展手艺、赚取“绿叶经济”的“金山银山”。今年50岁的采茶人杨女士笑着说:“每年我都会来这儿采春茶,把采好的春茶卖给茶厂,鲜叶3元钱一斤,一天下来能有一两百的收入。”
山青茶茂,人影在茶树间若隐若现,欢声笑语弥漫山间。采茶人收获着喜悦,另一边,制茶工序也正忙得热火朝天。在云海缥缈的茶山间,几处茶叶生产作坊点缀其中。采来的鲜叶被送到作坊里,制茶师傅们便开始加班加点赶制茶叶。作坊内,炉火熊熊燃烧,机械轰鸣作响,一筐筐鲜叶在半机械化与半人工的配合下,历经搓、揉、捏、转、烘烤、出筛、晾晒等一道道流水工序。整个作坊里,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制茶的段师傅介绍道:“现在人工与机械配合,新能源与传统茶火结合,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留了温暖的烟火气。我们的茶口感醇厚,润口入肺,回味甘甜,这是最大的优势,在市场上有知名的品牌效应,非常受欢迎。今年我家承包了240多亩茶园,近期每天采茶量都在500斤以上,加工完成后销往市场,也算是热热闹闹地赶了一趟馨香四溢的‘茶经济’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