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崇山峻岭间,施甸县木老元乡哈寨村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布朗族的悠久血脉于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孕育出独特而迷人的文化。自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踏入此地起,我便与布朗族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亲身见证信心如何化作一束强光,照亮布朗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
初到哈寨,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灵动鲜活的民俗画卷。在热闹的打歌场上,男女老少相互挽手,在欢快激昂的三弦琴声中翩然起舞,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比春日盛放的山花更为明艳动人;每逢跳会,身着精美绚丽传统服饰的布朗族人,以肢体为笔,以舞蹈为墨,讲述着先祖迁徙途中的艰难困苦与胜利欢歌,每一个步伐都踏出了历史的厚重回响。
然而,在这古朴迷人的文化氛围之下,我敏锐地察觉到一丝隐忧——年轻一代的目光,正逐渐被外面世界的繁华所吸引,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日益减少。一次机缘巧合,我拜访了村里的老艺人杨顺志。他的家中,宛如一座承载着布朗族文化记忆的鲜活博物馆:墙上悬挂着历经岁月洗礼、颜色渐褪的跳会服饰,角落里摆放着手工精制的三弦琴。杨老的眼神中,满是对往昔文化盛景的眷恋,同时也深藏着对未来传承的深切忧虑。他感慨道:“现在的孩子们觉得打歌、跳会是过时的东西,远不如手机里的游戏有意思。我真担心,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会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这番话语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深刻认识到布朗文化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留存,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于是,我决心以打歌和跳会为切入点,精心策划一场名为“寻根之旅”的文化传承活动,以坚定的信心为火种,点燃年轻一代心中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火。
在活动筹备期间,质疑与担忧接踵而至。部分村民顾虑活动会耽误农忙时节,一些年轻人也坦率地表示:“这些老掉牙的传统,哪能有什么吸引力?”但我坚信,每种文化都蕴含着独特魅力,关键在于采用何种方式展现。我与杨老及其他几位老艺人共同努力,对打歌和跳会进行大胆创新编排,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与灯光效果,在保留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同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活动当日,打歌场被装点得焕然一新,五彩旗幡随风舞动,似在向苍穹倾诉布朗族的悠悠历史。然而,当音乐奏响,人群中年轻面孔屈指可数,他们的神情更多是好奇而非热忱,我的心瞬间一沉。但我迅速振作起来,深知改变绝非一蹴而就,信心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印证。
随着杨老一声洪亮有力的呼喊,打歌表演正式开场。老艺人们身着华丽盛装,舞步轻盈且刚劲有力,每一次转身、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我留意到,几位年轻人站在场地边缘,眼神中透着迟疑。我走上前去,真诚地邀请他们:“这不仅仅是跳舞,这是在与祖先对话,是在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源。”
起初,他们显得拘谨而不自在,动作生疏僵硬。但随着音乐节奏的推进,他们的身体逐渐放松,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曙光。在跳会环节,老艺人们以生动逼真的表演,演绎了布朗族英雄阿三和阿样的传奇事迹,台下观众沉浸其中,掌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年轻人们,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刚刚发现本民族文化这座蕴藏丰富的宝藏。
活动结束后,一位名叫阿杰的年轻人主动找到我,激动地说:“以前一直觉得这些老传统没意思,可今天,我真正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震撼。我想学打歌,想学跳会,我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有多美。”这一刻,我明白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信心之光已然照亮布朗文化传承的前行道路。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切领悟到信心的强大力量。它不仅是对未来的乐观期许,更是一种付诸行动的动力,一种在困境中坚守的坚定信念。在布朗文化传承的征程中,信心仿若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为我们指引方向;又似一把钥匙,开启了年轻一代的心灵之门,让传统文化的清泉得以源源不断地流淌。
如今,哈寨村的打歌场上,年轻人的身影日益增多,他们的欢声笑语与祖辈们的歌声相互交融,共同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文化传承乐章。我深信,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勇于探索,布朗族文化这颗璀璨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照亮布朗族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