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甸县酒房乡充分发挥当地立体气候特点,首次引入耐旱、耐瘠的作物芭蕉芋,成功将立体气候的“天然劣势”转变为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在春耕时节开展了一场“向山要效益”的产业变革。
走进酒房乡,层层叠叠的山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村民们趁着农时翻土、打窝、施肥,随后将种子轻轻按入泥土之中,褐色的块茎就像玉珠一样嵌入黑色的土地里,黝黑的土地与忙碌的身影共同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耕画卷。芭蕉芋是一种适应性广、管理相对粗放的高产块茎作物,种植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稳定,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块茎富含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酒房村决叶坝小组长张光杨说:“酒房乡今年初次尝试种植芭蕉芋,种植芭蕉芋能享受种苗垫付、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的‘一条龙’服务,我家也种了7多亩,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据悉,2025年酒房乡芭蕉芋的种植面积达70余亩,预计年产量为400吨,产值可达28万元。芭蕉芋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还带动了辖区内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加了收入。下一步,酒房乡将继续因地制宜做好特色文章,突出绿色优势,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乡村富“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