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老麦乡:唤醒“闲置资源” 激发“致富动能”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5日 08:32 浏览:[] 作者:杨静怡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近年来,老麦乡立足乡情,充分发挥闲置资源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走产业强乡之路,以盘活闲置场地资源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平台,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致富道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老麦乡太和村尘封已久的牛场又重新开始“忙碌”起来,曾经因场地闲置的萧条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电能烤房建设使用和脱温鸡苗养殖的交替发展的热火朝天的场景。

自2022年底开始,老麦乡以烟草电能烤房建设为契机,构建“政府主导、组织引领、烟草补贴、资源整合、三方共建、村委运营、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的电烤房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整合闲置资产项目场地,积极推进电能烤房建设与土地中长期流转同步落实,稳定烟草产业发展基础,既解决了“闲置资产运营难、电能烤房建设用地难”的“双难”问题,又推动“沉睡”资源变优势资源,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牛场占地面积105亩,全乡建设电能烤房群80座,政府整合衔接资金360万元、平台公司入驻190万元。建成集“采、烤、分”一体化的现代化烘烤工厂,以“两场三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最大限度挖掘闲置资产潜力。一是利用闲置土地建设育苗工场,可供8000亩烤烟移栽用苗,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3.15万元;二是利用闲置场地建成烘烤工场,可服务烘烤面积1600余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三是利用闲置库房建设分级中心,可分级烤后烟叶6000担,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1.1万元;四是利用闲置库房建设农机中心,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联合模式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以土地流转种烟区域为重点展示区域,逐步向其他烤烟区域和大农业辐射;五是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培训中心,以育苗、烘烤、分级、农机作业环节为培训平台,组建产业工人队伍,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全环节共用的产业工人队伍。

据统计,2024年80座烤烟炉全部投入使用,有42户烤农到烤烟工厂进行集中烘烤,每座电能烤炉比原来的生物燃料烤炉可节省资金600-700元,一户种烟20亩的烤烟户,一年可节省燃料费2000-3000元,全乡可节省烤烟燃料费15.6万元。

烤烟收购结束后,电能烤房便空闲下来,老麦乡重新规划资源,拓宽发展思路,开启了脱温鸡苗养殖产业的发展。脱温鸡苗养殖1个月便可出栏,在非烤烟收购季节时,养殖可利用电能烤房的场地和温控系统,既省去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循环利用了温控设备,真正实现了闲置资源双用双赢的发展局面。

2024年12月,老麦乡太和村在电能烤房现有的设备基础上,增设了保温材料和养殖设备,将电能烤房摇身一变,成了脱温鸡苗养殖的场地。架设了料槽、水槽、保温材料以后,再利用电能烤房的温控系统的调节,达到了脱温鸡苗的适宜养殖温度20℃-25℃,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养殖技术指导,1.45万羽脱温鸡苗在厂房内茁壮成长。据悉,脱温期结束,加上茨桶村养殖的脱温鸡苗1.2万羽,共计2.6万羽鸡苗将全部发放给全乡391户监测户饲养,帮助农户激发养殖热情,实现产业致富增收。以“党支部+农户”的带头发展模式,积极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做在前、干在前,强示范、重引领,实现了村级闲置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村级产业培育升级、监测户养殖增收,以实绩实效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现如今,电能烤房闲时用作脱温鸡苗养殖,忙时提供烘烤服务,资源、场地双重利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行顺利,实现了闲置资产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老麦乡将积极探索符合本乡发展的实际举措,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唤醒“闲置资源”,持续推动盘活闲置资产与乡村振兴结合,激发“致富动能”,走出一条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