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甸县科协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五个一”举措,充分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不断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科技人才力量。
开展一次摸底调查 找到自己的“家庭成员”
始终坚持“摸清家底、精准服务”的理念,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施甸县科技工作者摸底调查上报工作的通知》,在全县农业、教育、卫生、林业、水务、生态、交通、乡镇等多领域,从科技工作者基本情况、行业分布、从事工种、技能特长、职称现状等方面,全方位、拉网式开展一次科技工作者摸底调查工作,为做好新时代科协工作、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摸底调查,全县共有科技工作者1918名,其中:教育领域542名、卫生领域763名、住建领域197名、农业领域81名、水务领域55名、林草领域11名、工信领域17名、其他领域252名。
培育一批技能人才 建强科技工作者队伍
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人才培养等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认真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等精神,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以稻为“媒”,吸引中国水稻研究所等10多家科研单位和湖南隆平种业等30多家企业科技人才进驻施甸,与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同组建“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中心”和“李小林专家工作站”,打造农业产业人才实训基地13个,成立农技推广团队1个、农民技术志愿服务队1支,培养本土水稻育种研究员2名,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依托科普项目建设,培养“云南省科普带头人”3名;2024年举办农函大培训8个专业、13个班,培养新型农民600人;依托保山猪科技小院建设,将布朗族张海彪培养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2000余人次;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34万人次。加强人才宣传,以徐光、杨希华、祝有院、苏炳启等科技工作者事例为重点,协助拍摄《致敬科技工作者 藏粮于技守护稻米之源》宣传片在《保山广播电视台》播出,撰写李朝震、何卫勇等科技工作者优秀事迹在《保山科普》《施甸科普》等公众号刊登,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热情。
建立一个联系制度 精准服务科技工作者
始终坚持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立家之本”,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就要联系服务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施甸县科协联系服务基层科协及科技工作者制度》,着力构建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联系机制,切实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团结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施甸经济社会高质量作出积极贡献。联系服务制度明确了联系服务对象、内容和方法,要求科协领导班子成员(含兼职人员)每季度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一次,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情况、及时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及时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目前,县科协共联系、走访科技工作者200余人次,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和所盼,有效拉近了县科协与科技工作者的距离,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召开一场座谈会议 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
始终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县科协组织召开了一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共邀请教育、卫生、农业、工信、人社、农技协等领域的30多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县科协主要负责人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科技一线的各位专家和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节日的慰问,向与会代表通报了近年来全县科普工作开展情况,邀请专家对参会代表进行指导培训,组织参会代表就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如何更好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大家从科技人才培养、实用技术培训、沟通交流平台建设、联系服务制度实施、职称评定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为县科协履行好“四服务”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一系列科普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点活动为契机,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今年以来,依托科普大篷车,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文明实践站(所)等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31场次,展出科普展板和体验展教具191块(件),发放科普资料(书籍)2万余份(册),受益群众达43800余人次。充分利用街天,组织22家单位和3家医疗机构科技工作者到城南农贸市场开展科普志愿集中服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展出展板60余块、开展义诊500余人次、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开设“田间课堂”,先后组织130多名科技工作者深入村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民科技化种植技术300余场次。组织电信、老年大学等科技工作者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科普培训行动,帮助1000余名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享受科技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