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众多有志青年怀揣梦想与热忱回到家乡,以智慧和汗水铸就动人的创业篇章。杨春闪是施甸县的其中一位杰出青年,他凭借果敢的决心与专业的知识,让家乡的“腊”味飘香各地。
杨春闪于1994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深圳务工。在此期间,他接触到自媒体创业,并深入学习先进的销售理念与经营模式。2021年,凭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杨春闪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施甸,结合当地独特的腌腊风味,踏上了电商直播创业征程。
回到施甸后,杨春闪获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施甸县委员会为青年群体提供创业贷款支持。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施甸县委员会的助力下,他成功获批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创业初期,从分割区、腌制区、晾晒区、烟熏区到包装区,各个区域规划得合理且整洁有序。从原材料选取、加工到网络销售等环节,杨春闪皆亲力亲为。起初,由于对腌制腊肉的方法掌握欠佳,杨春闪积极学习探索。他深知控制盐的比例至关重要,盐多则腊味不香,盐少则猪肉易变质。用盐腌制的时间也极有讲究,既与猪肉块的形状大小相关,又要考虑室外温度。经过不懈努力,杨春闪终于精准掌握了腌腊用盐的比例。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杨春闪遭遇了重大挫折——资金链断裂。这一困境让刚刚起步的他陷入茫然,一度自我怀疑,但充满创业热情的他并未被打倒。他迅速重整旗鼓,深入剖析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制定规避措施与解决方案,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初步构建起团队组织结构模型,并持续拓展销售渠道。
在创业过程中,杨春闪敏锐地察觉到产品宣传的重要性。凭借所学知识,他从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到后期营销,精心制定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方案。他认为,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多为思乡与怀旧。于是,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他注入了更多“乡愁”元素,设计了品牌logo,命名为“食滇季”,旨在让更多人领略施甸的味道、大山的味道。
经过多次精心修改,他打造出充分彰显施甸地域特色和人文记忆的精美产品包装。2022年,杨春闪在抖音注册店铺,开始拍摄与品牌内容相关的短视频。视频中肌红脂白、肥瘦相间的火腿,肉质紧实、色泽红亮的腊肠,令人垂涎欲滴,并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为其销售开辟了新路径,同时,还带动了10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2022年,他实现年营业收入60万元。
如今,走进施甸县仁和镇杨家山村的腌腊作坊,工人们忙碌而有序。有的精心制作豆腐肠、香肠,有的清洗新鲜肠衣,还有的将搅拌好的馅料塞入肠衣内。晾晒棚里,一排排腊肠、火腿沐浴着烟熏火燎赋予的独特烟火气。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杨春闪寻着“归属”的味道回到大山,推介着家乡的“烟火气”。他表示,今后将用心经营,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业热情,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