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培育乡村产业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五楼村位于施甸坝中部,耕地面积3311亩,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在“以产兴业”思路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将“党建+产业”模式和“党总支+种植大户”模式创新性结合,打造了“一带三产业基地”,在山地区域,重点发展甜柿、核桃、板栗和林下经济产业,在坝子区域建立1600亩优质水稻、玉米制繁种基地,300亩特色葡萄种植庄园,烤烟600余亩,建成500亩蔬菜种植和20万筒食用菌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产业融合发展有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五楼村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融合带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发展。以“文化+”围绕村内民俗“龙会”,在13个自然村组建文艺队,开展舞蹈、舞龙传统文艺活动,打造了集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村内沃柑园、葡萄园、甜柿园等种植园,制定出果蔬基地+文化活动中心的“基地加中心”的发展蓝图,大力发展集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投入400万元完成村内4条水稻制繁种道路,不断探索“农村道路+产业+旅游+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党建+农业+教育”在五楼明德小学打造了施甸县青少年田园教育实训基地,让教育“接地气”“沾泥土”,让学生和教师在劳动与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
产业兴农富农惠农。五楼村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牵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坚持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横沟党支部书记张定军牵头带动20余户脱贫户种植食用菌,户均收入达5万元。水稻、玉米制繁种基地和果蔬种植基地、烤烟种植等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务工地点,用工人次达千余人。五楼村因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农产品优质、市场广阔,远销保山、昆明等地。打造的集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村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加。在驻村工作队和党总支的协同努力下,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增多、步伐稳步加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