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竹笋采收的季节,走进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随处可见笋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在竹林中采挖竹笋,又或是在家门口切竹笋,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竹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鼓起了当地笋农的“钱袋子”。
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森林覆盖率达53%,辖区内雨量充沛,为竹笋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的竹笋笋体饱满、肉质鲜美。每年的七八月份,鲜嫩肥美、品质上乘的竹笋总会吸引许多收购商前来收购竹笋。
“今年雨水好,竹笋长得不错,我们在采挖和腌制的过程中,都保证竹笋质量和口感,坚决不以次充好,不能砸自己的招牌。随着竹笋的陆续上市,近期已经有收购商在联系我们,目前竹笋的价格为每市斤1.5元,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销路也有保障。希望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就像竹子一样节节高。”村民李绍芳高兴地向我们介绍道。说话瞬间,李绍芳已经麻利地将一个竹笋剥好,放到水里浸泡。
多年前,竹笋是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群众餐桌上的美食,仅能自给自足。近年来,由于交通便利,有农户将自己家的竹笋拿到市场上售卖,久而久之,这里的竹笋就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木老元村和大地村的群众,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笋产业,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据统计,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的笋农有160多户,截至目前,笋农已腌制竹笋14万斤,产生的经济效益达20多万元。竹笋的畅销不仅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