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甸阳镇沙坝小学始建于1970年,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党员23人,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目前,学校有在校生682人,其中:寄宿制学生383名,占总数的56%;留守儿童98名,占总数的14%。近年来,学校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针对寄宿制儿童和留守儿童两类重点学生,聚焦“自理能力、心理健康、习惯养成”三个关键,把学校建设成为孩子温馨的家园、德育的学园、成长的乐园。
聚焦“自理能力”,共建“温馨家园”。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制度上“包保”责任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教学常规、德育安全等制度,采取“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方式,从学习、安全、卫生等方面,把每一名学生“包保”到教师。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作风上“唤醒”使命担当。坚持“教人者先受教”理念,依托“三会一课”、周前学习等制度,从纪律教育入手,抓实爱岗、爱校、爱生“三爱”教育,引导教师对照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职业操守、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情怀”,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三是加强细节管理服务,从措施上“贴近”孩子实际。以开展“校园熟悉周”活动为契机,围绕“吃穿住行”,创新“6T”管理模式,落实餐厅桌长制,采取“小手牵小手”混龄居住模式,帮助迅速融入新环境,学会自己洗漱、穿衣、叠被等内务整理,让孩子有“在校”如“在家”感受。
聚焦“心理健康”,共建“德育学园”。一是上好“思政课”,充实心理力量。坚持把思政课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设置班级图书角、阅读下棋绘画长廊、阳光服务室等区域,开展“琴心暖三园”“书香润三园”等系列活动,让孩子在琴棋书画中陶冶情操,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决不让短视频占领孩子的精神世界。二是上好“关爱课”,释放心理压力。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以“阳光服务”为主题,发挥家委会作用,深化家校共育内涵,采用座谈、上门、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家访,着重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建立阳光服务室,让留守儿童有个倾吐心扉的“家”。三是上好“安全课”,筑牢心理防线。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管理体系,坚持每日对宿舍、餐厅、教室等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巡查,每月开展一次法治讲座、一次安全培训、一次隐患排查,先后把校园霸凌讲座、挫折教育和性教育等引入德育课堂,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不断夯实心理防线。
聚焦“习惯养成”,共建“成长乐园”。一是实施“青蓝结队”行动,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三培养”作用,组织3名骨干教师和5名党员教师,以“传帮带”方式,不断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水平,采取“前30分钟精讲、后10分钟检测”的“30+10”课堂模式,促使学生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二是实施“每周一语”行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以每周国旗下讲话为指引,依托德育课堂、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不断及时纠正学生言行,大力开展上午5分钟经典诵读、中午5分钟汉字书写、下午5分钟故事分享,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孩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实施“2+25”课后服务行动,规范学生作业习惯。在每天开展2小时的课后作业辅导外,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每周开设舞蹈、棋类等25个社团,采取“时间分层、份量分层、难易分层、评价分层”的作业设计方式,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学习的高昂兴趣,有效助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