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姚关:党旗红处“警”色新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3日 09:36 浏览:[] 作者:张天理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走进姚关集镇大门,笔直的公路旁有一幢蓝色边框的建筑,这里就是姚关镇派出所,它默默地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和谐平安。派出所的同志们不分白天黑夜,不比薪酬,只比奉献,年复一年,守护着当地老百姓的平安。

姚关镇派出所探索出“善洲故里党旗红”的模式,立足“为民、务实、清廉、平安”八字方针,筑牢社会治理“红色战斗堡垒”,倾力打造“党建引领+科技赋能+N”社会治理样板,全力构建“公安召集、联盟领导、智能预警、源头防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案例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绘出一幅蓝天白云“警”色新的创枫画卷。

部门联动“警”气足

人民警察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基层派出所亦是如此,虽然肩负着地方维法、守法、护法、执法的神圣使命,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一枝独秀”不是春,需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党建强联盟”,构共建共治之基,以领导挂帅,各部门联动,集基层党务、社区警务、法治宣传、社会治理、服务群众为一体,实现党务、警务、社会事务互融互促,形成合力,筑牢基层社会法治工作体系基础。“平台促合力”,以“水韵姚关”“施甸警方”等公众号传递“姚关之声”,敢于亮剑直面问题之源,敢于曝光各种违法犯罪和不文明行为,营造好宣传氛围。“网格聚群防”,筑牢安全保护墙,在平安联盟创建中,姚关派出所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治理,推进城乡网格化防控建设,划分网格区域,用辅警、义警做好网格管理员,构建“十户联防”,随时随地掌握动态,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微事不出格”,让小网格发挥大效益,服务好民生,保障好平安。

智慧平台“警”色新

姚关派出所负责人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要能文能武,警察不懂智慧,就要被时代抛弃,而我们的智慧,不光是在头脑上,还在于使用高科技的设备中,我们要向智慧要警力,向智慧要战斗力”。

据悉,姚关派出所在“科技赋能,构建智慧警务体系”上已经做到事无巨细,不留死角,完善“天眼”,层层防控,在公共区域、居民住户普及视频监控、摄像探头;用好“中国移动5G数字乡村”,中国电信“天翼云眼”,构建“7x24小时”数字化监控平台,实行“三圈”分层管理;厚植“智慧警务”研发“善治姚关”,整合社会资源,叠加智能算法,集成智能喊话、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能轨迹追踪等;以派出所指挥室为支点、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为干线,合理“聚点、连线、成片”实现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捍卫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神圣承诺。

生活添“警”民心暖

百姓问题无小事,姚关派出所一直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定格为服务宗旨,时时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警”醒做好服务。不断强化日常户籍管理,对辖区内的人口进行核实登记,规范化管理,民警介绍:“人口是地方稳定的基础,如果当地派出所连自己辖区内的人口情况都不清楚那就是没有真正地融入工作,融入基层,每年所里的社区民警都要深入辖区内,走家串户,对人口进行信息核对、规范、变更,实现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表、计算机录入信息、公民实际情况“五个一致”同步录入一标三实系统,确保信息的鲜活、准确。”服务群众实现零距离,派出所内设立群众办事大厅、意见箱,公开民警信息、办事指南,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水平。自2023年以来,接待群众服务20000余次,窗口实现零投诉,满意率达100%。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设立群众接待室,民事调解室,践行善洲精神,将创民与创枫同推进,让每一个人不光是业务能手,更是民事调解的行家里手,用“一句暖心的问候化解群众的烦心事,一杯暖心的热茶搭起警民关系新桥梁”,有效地从思想上为群众引路,从行为上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让“警”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知寒问暖的娘家人。

“警”绣河山姚关美

自2023年以来,姚关镇派出所结合普法强基和工作实际,民警以入户走访、警情回访、案件回访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方式,加深了警民之间的联系。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加强管控,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做到底数清、方向明,未雨绸缪杜绝安全隐患。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监管,在姚关集镇建设上注入警力,提升街面见警率,强化重点区域安全巡逻,建立“三定”机制构建立体巡防网络,即确定“打防一体,防范在先”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和改进防控机制,不断深化辖区群防群治;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定研判,坚持警情通报研判制,提高预见性、准确性,实时调整工作方式,完善校区、娱乐场所、夜市等重点区域的巡防,加强责任领导,为姚关的繁荣稳定保驾护航,“警”绣出一片欣欣向荣、平安和谐的善洲故里姚关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