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施甸县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兜牢民生大小事,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您已进入水源保护区域,请注意环境保护。”在施甸县老麦乡太和社区,从十字路口、交通要道到街头巷尾,再到群众家里,摄像头随处可见。
太和社区大平地组村民张爱周家的牛棚离家有一段距离,为能实时监看到牛的情况,在“雪亮工程”的帮助下,张爱周家在牛棚里安装了摄像头,这让他感到十分安心。
“我们随时可以看到牛的情况,白天去田地里也可以打开手机看看。”张爱周说。
近日,太和社区大平地组村民张雪艳家也安装了摄像头,因为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雪亮工程”让在外打工的她安心不少。
“摄像头装好之后,我们出去打工也可以看得到家里面老人和小孩的情况,我们家没装大门,看到家里来人的话也可以及时通知老人,对于我们来讲很方便。”张雪艳说。
老麦乡太和社区科学谋划,周密布置,大力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切实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把监控大屏建设到社区综治中心,做到“力量聚起来,资源引下去”,让社区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实现社会治安动态24小时监控。
据了解,太和社区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102个,主要分布在岩林、太和、新寨等村民小组,公共区域实现全覆盖。太和社区一共有982户农户,截至目前已安装家庭监控700多处,安装率达到70%以上。
“这些摄像头安装,对于公共区域来说,有效制止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家庭来说,起到了看家护院的作用。”太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朝永说。
“阿叔,你好。我们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平时都是老人和娃娃在家,我们领了几个小朋友过来帮忙打扫一下卫生。”临近春节,甸阳镇幸福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着几个小学生手拿扫帚、抹布等来到了甸阳镇幸福社区居民穆啟厚老人家,为老人打扫卫生。
“社区工作人员相当负责任,很关心我们,我们感到很开心,在这里说一句‘谢谢’。”穆啟厚老人的儿女都外出打工了,平时家里只有老人夫妇和小孙子,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暖心服务,老人满怀感激。
幸福社区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让留守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更培养了社区里孩子们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为破解搬迁群众“离开土地居不安”“闲暇空余身不安”“社交匮乏心不安”难题,甸阳镇幸福社区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合力、合手、合心、合议的“四合院”,不断书写幸福社区的幸福故事。
“我们社区开展节日送温暖、卫生清洁、义剪等志愿服务,让老年群体真正体会到幸福社区的温度,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真正放下心来,社区治理真正实现‘平安善治’新目标。”施甸县甸阳镇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志凯说。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施甸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平安建设,齐心为民解忧,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