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下养殖是乡村产业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它让绿水青山衍生了新的经济,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姚关镇一直有效利用好山林资源,极力鼓励农户进行创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殖,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收获了他们靠山吃山的创业梦。
走进杨运仙的养殖区域,成群结队的土鸡在林中闲庭信步、气宇轩昂、自由自在,五光十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丝缎般的光泽。行人漫步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花花世界里,尽享山行野趣归去来兮。
家住姚关镇富阳村的杨运仙,今年40岁,从事林下养殖已经10年,2014年,她流转了100多亩山林,和丈夫创办了养殖场。杨运仙的工作就是每天拉着装满玉米的小车,逐一到各个点去喂鸡,只要她击击手掌,一只只健壮的大红公鸡便扑腾着翅膀从四处涌来,聚集在一起,把方圆数丈簇拥得密不透风。杨运仙双手捧满金色的玉米粒抛向空中,刹那间群鸡啄食、密集如雨,掀起阵阵土香。
“我家养殖的都是老品种土鸡,有阉鸡、公鸡、小母鸡三个品种,分布各个山头,大约有2万多只。”杨运仙介绍,不喂饲料,只喂粮食,每天受山林滋养,啄食山虫野草,土味十足的土鸡肉质紧致,生长期较长,从幼苗到成品鸡不低于300天,长到7斤至8斤左右开始出栏,在市场上颇受顾客青睐。无论销售在本地,还是外销昆明、四川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实现30多万元的效益。
面临年关,马上又到销售旺季,杨运仙又在满心欢喜地算着账:“大阉鸡25元一斤,母鸡20元一斤,公鸡18元一斤,到时候又是一笔好收入”。
说到创业的初衷,杨运仙说:“面对农村外出务工挣大钱的热潮时,我刚刚与丈夫邹建富新组成家庭不久,家中老人老、孩子小,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在农村“抬头只见山,脚下遍地土”的生活环境里,老百姓天生就是泥腿子,我总想在家中找点事情做做。恰逢这时,姚关镇提出“林下经济”的战略方针,给足政策,帮忙流转山林,鼓励年轻人扎根乡村投资发展,我受到了启发,于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和丈夫提出了这个想法后,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上山养鸡。”
夫妻二人说干就干,拿出家中所有积蓄,以每亩80元的资金,流转了120亩山林,规划场地,购买鸡苗,钻研养殖技术,一头扎进山里。从原来的几十只到几百只,发展到成千上万。养殖也不是一帆风顺,如何打疫苗,如何抵御风险,从满腔热情的门外汉修炼成满腹学识的土专家。
现在,杨运仙玩起了抖音,她在抖音上以“农村养鸡人仙姐”的身份,每天把快乐养鸡的视频上传,让粉丝见证自己与鸡在一起的合家欢,以乡土特色向外界展示了姚关的山美水美产业美,获得了成千上万的流量,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车道。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杨运仙信心满满,她将抓住发展“鸡”遇,用老品种迎接新市场,留住人们舌尖上的味道,在走好市场的基础上探索抖音助农,用家乡的绿水青山培育好乡土品牌,以产业带动迈步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