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粮食安全——施甸在行动】施甸:水稻亲繁丰收全国八成用种需求有保障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09:42 浏览:[] 作者:施甸县社科联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金秋时节,滇西大地稻浪翻滚。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育基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全国最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育基地,今年这里产出的亲本种子将稳稳满足全国80%以上的水稻两用核不育母本用种需求。

“手中这沉甸甸的稻谷可不是普通食用粮,而是杂交水稻的‘母本芯片’。”施甸县仁和镇土官村种植户何光龙,一边忙着组织工人抢收水稻,一边介绍自己的种植情况。

走进施甸县仁和镇土官村何光龙家的繁育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连片的稻田被染成金色,不远处机声隆隆,到处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收割、装袋、拉运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何光龙从事水稻亲本繁殖7年的他,凭借丰富经验把自家的基地打造成了当地的“高产样板”。

“你看这片田,亩产能到700多公斤,算下来今年产值能有150万元左右。”看着满眼金黄,何光龙笑意盈盈。

施甸县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与优质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水稻亲本繁殖的“天然温床”,袁隆平院士生前曾为其题词“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多年来,当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动亲本繁殖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目前,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年用种量约220万公斤,施甸今年3900多亩繁育田预计产出187万公斤,占比超85%。

“已有31家企业进驻,包括安徽兆和种业、湖南兴隆种业等,共培育78个亲繁品种。”施甸县农业种业发展中心助理农艺师周榆越介绍,今年当地水稻亲繁亩产稳定在480公斤以上,“满足全国80%以上的母本用种量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杂交水稻的“母体”,亲本种子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杂交稻种产能,更维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施甸此番丰收,不仅让农户“钱袋子”鼓了起来,更以实实在在的产能,为攥紧中国种子、推动种业振兴注入了坚实的“施甸力量”。

文图:杨 磊 杨林元 瞿柯楠 朱 庆

2025年“云岭大讲堂·保山讲坛”在施甸开讲

近日,施甸县举办2025年“云岭大讲堂·保山讲坛”专题讲座施甸县乡科级副职干部专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培训邀请“云岭大讲堂”主讲人、中共保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春林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题进行专题辅导,施甸县新提拔乡科级副职干部共计105人参加培训。

讲座中,杨春林校长围绕“抓其纲 举其要 笃其行”三方面,以深入浅出的解读、生动详实的论述,讲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总体设计)、组织路线(施工路线)、主题主线(施工方针)、伟大工程(工程建设);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领导论、革命论、政治论、人民论、思想论、组织论、干部论等;阐明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路径。

聆听讲座后,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明晰了怎么学、怎么悟、怎么用,将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施甸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