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充分利用“信息靶向法”“部门联动法”“三级组织法”,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位居全市第一。
发挥信息靶向作用。精准找到未参保人员,提前锁定目标,确保参保动员有的放矢。一是对医保系统内人员进行全面梳理。导出系统内有参保记录但已停保人员名单、正常参保但未缴费人员名单、上年度缴费但本年度未缴费人员名单,剔除重复、错误、死亡、外出参保等人员信息,形成疑似未参保人员清单,供乡村参考使用,有效减少工作量、缩小工作范围;导出系统内职工欠费人员名单,逐一上门宣传政策,督促按时缴费。二是对全县范围内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获取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名单,排查未参保人员,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督促其参保;调取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自费人员名单,第一时间开展参保缴费等服务;提取在施外籍人员名单,供属地经办机构动员参保;协调获取县域内市场主体清册,督促未参保企业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登记职责。
激发部门联动效应。积极协调统筹,全力整合部门职责效能,确保参保工作协同发力。一是构建“前拉后推”的工作格局。年度征缴工作由税务部门牵头启动,充分发挥税务网格管理员组织优势,前期迅速拉开征缴序幕,根据进度情况灵活到网格内各村(社区)督导服务,不断提升征缴率;医保部门做好收尾工作,与税务部门同向发力,交错或联合与乡镇沟通对接,紧盯特殊人员和进度滞后的乡村,重点跟踪、重点协调,推动参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完善“你推我送”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施甸县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试行)》,明确医保、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的内容、时限、方式等,确保各部门及时、准确向医保部门提供救助对象信息,实现“两类”人员应参尽参。三是推行“双向驱动”的工作方法。将新生儿落地参保纳入“三医”联动具体工作事项,由卫健部门压实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责任,指导医疗机构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参保登记便利性,医保部门强化业务督导,不定期对新生儿落地参保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两部门双向发力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的新生儿100%落地参保。
强化三级组织力度。落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知责明责、传责压责,上下共同发力,推进参保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县级发挥“指挥员”作用。县级领导亲自部署指挥参保工作,做到定期通报进度、逢会必提。二是乡镇发挥“组织员”作用。接收工作指令后,乡镇及时组织部署,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打开征缴工作局面,牢牢抓住党总支书记这个关键,压紧压实征缴责任;建立轮回督战工作机制,组织人员不定期对村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村组发挥“作战员”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化责任机制,村组干部落实挂片分包责任,由挂片干部负责网格区内的征缴工作,通过入户宣传、在微信群内提醒、召开会议等方式,将医保新政策、缴费新要求传达到每家每户,引导群众及时缴费、帮助群众线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