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施甸县的田间地头,玉米秸秆上巧织“蛛网”,豌豆苗便“听话”地顺秆爬,天然攀爬架为种植户省下了千万财富。
“我身旁的这些玉米秆大概有一米高,它的上面缠满了白色的线,将玉米秆变成了豌豆藤蔓攀爬的天然支架,这样做,不仅做到了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同时,也为种植户节约了一些种植成本。”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瑛丽说道。
在施甸县何元乡的玉米地,一排排一米高左右的玉米秆整齐划一,远远望去十分壮观。玉米地上,段金芹和当地的种植户们穿梭于一排排玉米秆间,忙着将稍粗的主线缠绕在玉米秆顶部,将一排玉米秆串联起来,然后将稍细的辅线来回缠绕于主线和生长在玉米秆根部旁的豌豆苗上。顷刻间,玉米秆上便缠满了线,豌豆苗便温顺地“靠”在线上,对于段金芹来说这项缠线的活计很轻松。
“家种了12亩豌豆,用这种方式能节省4、5000元钱。”何元乡上寨三组村民段金芹说。
借助玉米秆缠绕辅助豌豆藤蔓攀爬的线,这种种植模式省时、省力,更是省钱的良技。
“咱们这种种植模式每亩可节省支架成本的投入300多元,劳动力成本投入可节省100多元,今年,我们全县15万亩总共可节省6000多万元。”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祝永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