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网络中国节•重阳】施甸:七旬洞经古乐队 吹拉弹唱乐悠悠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2日 08:44 浏览:[] 作者:杨林元 杨丽娟 瞿柯楠 吴丹 李萍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备受关注,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呢?我们一起到云南施甸去看看那支平均年龄76岁的洞经古乐队,他们相约清晨黄昏,吹拉弹唱乐享晚年生活。

眼前的这支乐队便是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村的洞经古乐队,清风徐来,古乐悠扬。杨宏道是这支洞经古乐队的掌规,也就是领头人,平日里他不仅负责乐器演奏的技术指导,还负责组织大家演出。

“我们洞经队伍目前有16个人,最大年龄的有92岁,平均年龄76岁。”杨宏道说。

李曰俭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他同时掌管着四种打击乐器,在现场只见他左手拿铙子,右手持鼓槌,一会敲大鼓,一会儿打小鼓,手脚利索的他丝毫看不出已是92岁的老人。

“我主要负责鼓角,鼓角又由大鼓、提铛、铙子、小鼓这四样组成。”李曰俭说。

74岁的赵明荣是一名退休职工,赵大爷退休回家后被村子里的洞经古乐队吸引住了,他加入乐队后,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等乐器,到村里的洞经古乐队里吹拉弹唱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我一拿起乐器我就觉得非常舒服、高兴,不管拉得好不好,它对身体还是有好处。他们去走路,我就吹笛子、拉胡琴,这也是一种运动。它要动脑,要去学经谱,动手有时身体也要动,它对我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很多人来学学乐器、玩玩胡琴、吹吹笛子,增加肺活量。”赵明荣说。

施甸洞经音乐源于古代中原道教的丝竹乐,明代永乐年间由南京传入施甸,它集吹、拉、弹、唱、念、法、唱、拜、祭于一身。旋律古朴优美,格调庄严肃穆,唱腔清脆、圆滑,既能表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场面,也能表现优雅婉转的意境,因其旋律优雅动听,音韵自然流畅,被称为“雅乐”或“仙乐”。

“我们洞经曲子一共有35首,其中最喜欢演奏的是《小得胜》和《孝顺歌》这两首。我们喜欢《小得胜》是因为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有一种旗开得胜的感觉,就好像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同时我们也比较喜欢《孝顺歌》,它教导我们要孝敬老人。”杨宏道说。

目前,活跃在施甸境内的洞经队伍现有20多支共计400多人。仁和镇热水塘村洞经古乐坛的掌规杨宏道,17岁就参加村里的洞经古乐队,30多年来,他所带的这支乐队绝大多数都是村里的老年人,在杨宏道的心里洞经音乐的每一支乐曲,每一件乐器,每一部经典,每一种礼仪及每一个陈设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和体现,都凝结着前人的心血与智慧。

“我带这支队伍已经34年了,洞经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下去。”杨宏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