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志愿服务】中国地大(武汉)学子赴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根植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9日 15:03 浏览:[] 作者:陆应仙 张智力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语你相伴·向滇行”实践团,结合施甸县正在开展的情倾故乡·点亮未来——保山市第一届“在校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活动,在学院团委书记邹蔚鹤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施甸县由旺镇中心学校面向60余名小学生开展系列思政主题教育。

童声童韵颂歌七十五载,童思童念祈愿国宝归家

当今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国民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至关重要,同时传承中华文化与激发爱国热情亦不可或缺。近期,《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走红网络,以其独特视角为爱国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实践团成员陈晓凡以此为契机,在由旺镇中心学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播放短剧精华,剖析细节,揭示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境遇,在展示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图片时,陈晓凡深情讲述历史背景,触动学生心灵,让他们意识到历史的沉重与责任。“刚刚看到玉壶的奇幻归途,我仿佛能感受到它跨越时空的呼唤,那是对家的渴望,也是对文化的坚守。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记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并努力保护它们。”学生赵振燃说。“看着这些文物图片,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沉重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高远说。

此外,陈晓凡现场倾情领唱《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学生们深受感染,主动跟学跟唱,整个教室洋溢着火热的爱国热情。

童言童语共话一带一路,童心童梦同绘世界蓝图

展望未来,孩子们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建设者,更是这一伟大倡议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实践团成员陈晓红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精彩为引,为小朋友们揭开了这一倡议的神秘面纱。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与图片,阐述了“一带一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全球共享发展机遇,共谋繁荣。通过生动地讲解和课堂互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条通往和平、繁荣与创新的希望之路。期间,陈晓红播放中埃小朋友互动视频《跨越山海的心愿》温暖人心,展现了中外小朋友虽隔万里,却通过视频连线共话未来,分享了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憧憬与期盼,这一幕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分享自己与“一带一路”故事的热情。

活动深入“我的家乡和“一带一路”的故事”,以云南为例,向孩子们展示了这一边陲之地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平台,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促进产业升级、旅游发展,焕发新生机。故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一带一路”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宏伟战略,更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激励着他们未来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孩子们纷纷许下心愿:“我长大后要当中老铁路上的列车长”,“我要成为歌手,在家乡开演唱会,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美丽家乡”。

“一带一路”在孩子们心中绘就了色彩斑斓的画卷,尽管他们尚不完全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但对和平与友谊的纯真向往,使他们成为这场活动中最闪耀的明星。他们用“童心童梦”构建了一个无界限、充满爱与和谐的世界,为“一带一路”倡议增添了最温暖的色彩。

此次社会实践暨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政教育的火热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梦想的启航。中国地质大学外语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外语学子的使命与担当,构建了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拓宽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根植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孩子们用童言童语共话“一带一路”,用童心童梦绘制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蓝图,未来可期,梦想正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