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你们村小山头出租出去一事群众知晓吗?你们知不知道租金是多少?”
“村上出租冻库每年有多少租金?有没有签订合同?今年的租金全部入账了吗?”
以上是施甸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村(社区)、群众中盘点核查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一个工作缩影。
连续两个月来,施甸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在全县范围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排查,规范清理登记农村集体资产38.45亿元。联合派出3个专项监督检查组,紧盯村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优亲厚友、坐收坐支、谋取私利、侵占流失风险突出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执纪,做到既要底数清楚,又要实地核查,广泛了解核实账本的真实性,着力发现和整治账本外的“疑难杂症”,纠治并举,构筑一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群防群治的村集体“三资”监督防护网,切实保障村集体“钱袋子”里外一个样,让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是施甸县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在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施甸行动中推进实施“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问题“惠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施甸县采取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频共振”、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同向发力”、行政资源与监督资源“同题共答”的“三同”举措,进一步压紧压实行业部门对村集体“三资”的监管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上下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据悉,县纪委监委对近年来上级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及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研判,在集中整治期间采取全面起底问题线索发现一批、信访举报受理一批、审查调查发现一批、县直牵头部门专项整治移送一批、巡察审计监督发现一批、监督检查发现一批“六个一批”的方式,进一步拓宽问题线索渠道,精准发现村集体“三资”管理账本外存在的问题线索。
针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县纪委监委建立了班子成员包案包乡镇工作机制和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切实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力度,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攻坚办案。同时,排出时间表,实行“挂图督办”,督促问题整改销号,切实纠治村集体“三资”管理账本外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实现标本兼治、内外兼修。
在问题整改落实方面,坚持强化问题整改倒逼责任落实,由工作专班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集中整治中各牵头部门日常上报的工作台账资料等进行研判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和整改要求,共发出工作提醒函1份、问题交办函2份,督促相关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及时整改到位,有效推动集中整治责任层层落细落实。
截至6月底,县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受理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56件,立案1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为15个村(社区)27个村民小组挽回经济损失50.19万元。
“村集体‘三资’一分一厘都是群众的、集体的,每一分收支都必须合规合法、透明运行。我们要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持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治理,切实为群众守护好‘钱袋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将建立台账清单,强化跟踪检查督促整改销号;对案件查办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将向行业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选取一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扎实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切实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