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新春走基层】施甸:匠心制龙迎龙年 民俗文脉代代传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8日 09:03 浏览:[] 作者:杨林元 段晓波 瞿柯楠 熊健 陆应仙 赵海乐 毛忠芹 刘瑛丽 吴丹 李思蓓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几天云南施甸各村各寨都开始忙碌着制作龙,从扎龙到裱龙再到画龙都忙得不亦乐乎,一条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应运而生。

家住仁和镇菠萝社区羊毛村的段建清是一名教师,寒假回到家后,他便和村民一起制作青龙。“我们做的这个是青龙的龙骨节,它每一节有两米多接近三米的龙身。青龙的寓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祈求我们施甸县人民、全国人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吉祥如意。”段建清介绍道。据段建清介绍,他们村制作的这条青龙总长176米、36节,这条青龙是由村民自发聚集到段建清家制作的,制作完成之后将于大年初一举行游龙、舞龙活动。

“这里要扎紧一点,它有点松……”这天一大早,施甸县仁和镇杨家山社区李家组89岁的李加庆老人一家便开始忙碌起来。“我15岁时我的爷爷就开始教我扎龙,扎到现在在我手上扎了40多条了,我又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我们家扎龙扎了五代人了,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李加庆老人说。

只见老人右手拿着砍刀,左手捏着一根篾子,他将刀刃对准篾子的顶端往下缓缓用力,篾子便从中间均匀地分成了两半一直到达根部,一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篾子破好之后,老人开始耐心地指导儿子和孙子扎龙头的框架。龙头扎好之后,老人的儿子、儿媳、孙子便开始用自制的面糊来裱龙。两层棉白纸粘贴在一起后,上面刷一层面糊,加一层纱布,再刷上面糊,最后再加上两层棉白纸,刷上面糊后贴到龙头的各个部位上。从破篾子到扎龙头的框架,再到裱龙,一家人都做到一丝不苟。

“龙年到了,祝福祖国龙腾虎跃,国泰民安。”李加庆老人开心地说。

在太平镇,施甸县太平镇下坝村张家寨村民张玉开正在家里扎制一条青龙。扎龙工序复杂,用料也颇为讲究,为制作这条龙,张玉开已经忙碌了一个多月。

“这个龙鳞主要有黑色、白色、普蓝、深蓝四个颜色,上一点深色,可以让它更有层次感。”张玉开说。

在春节期间,游龙、舞龙的习俗在施甸由来已久,目前施甸共有大小龙120余条,从一片片竹篾片,再到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龙,都是由施甸人的智慧和匠心汇聚而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