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施甸:南菜北运 丰富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2日 09:21 浏览:[] 作者:杨林元 段晓波 段茸茸 瞿柯楠 李思蓓(实习) 杨涵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这几天,施甸的大批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这不仅丰富了各地居民的菜篮子,还鼓足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走进施甸县旧城乡新街村老坝娥蔬菜种植基地,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菜农李凤良正肩挎背篓穿梭于苦瓜架下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苦瓜。由于种植经验丰富、管理得当,今年他家的苦瓜长势还不错。“今年我种了13亩苦瓜,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卖个十四五万纯收入应该没有问题。”李凤良说。

在施甸县云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云良冷库里,豌豆、苦瓜、四季豆等各种各样的蔬菜堆成小山,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打包、搬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负责人杨子云正在冷库里指导工人们分拣蔬菜。

“我们旧城这里现在每天十四个冷库储存的菜在一千多吨,我这里差不多在八十至一百三十吨。”杨子云告诉我们。

为让新鲜蔬菜能快速运至各地,在施甸县云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云良冷库里,24小时都有工人在加班加点地工作。“我们旧城的蔬菜辐射面积比较广,特别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北京、浙江、上海这几个市场卖得比较好。这里的蔬菜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的口感、卖相比较好,价格也比较合理,正宗的物美价廉。”杨子云说。

由于旧城乡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因此这里的蔬菜一路俏销。蔬菜销售旺起来,这不仅让全国各地群众尝到了鲜味,还增加了当地群众的务工收入。“单是我们旧城在冷库务工这一块,包装、上下车的务工人员,每天的用工量达1500人至2200人。”杨子云介绍道。

当地村民何建张和妻子何建周都在施甸县云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云良冷库里工作,何建张从事卸货工作,妻子从事蔬菜分拣工作。

“我来这里工作八九年了,我每个月的收入在9000元左右,我的妻子也在这里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我们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因为在家边,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何建张说。蔬菜销售一路火爆,除了带动务工收入之外,还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这里的餐饮业、服务行业都是我们蔬菜这个行业带动起来的。这里的地租要比其他地方高,好的土地每亩能租到2200元至3200元,都是供不应求的。”杨子云说。

“菜篮子”产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南菜北运”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施甸县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经营模式,加快提升施甸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保障和供销能力,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2023年,施甸县蔬菜种植面积28.01万亩,其中鲜食豌豆12.46万亩,其他蔬菜15.55万亩,产值达7.9亿元。由于施甸的区域资源和气候十分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所以施甸的蔬菜种植种类很多,如洋葱、大蒜、莲藕、白菜等50多种。”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苏炳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