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883XU/20240419-00005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区域规划 发布日期 2024-04-19
文号 浏览量 121
主题词 其他
[发展规划]水长乡2024年发展规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乡政府将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以“进”的姿态,守住“稳”的底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县委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开创水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全乡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收支结构更加优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引领,推进产业发展再突破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常态化开展撂荒土地治理和耕地流出整改,持续推进耕地垦造三年行动,全面落实种粮补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70万公斤以上,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传统新兴产业齐发力。继续巩固蚕桑、蔬菜、烤烟、生猪等传统产业,种植烤烟3105亩,实现8880担。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结合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争取种植万寿菊200亩,综合利用好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积极争取新一轮制种项目专项资金,做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工作,加大种业基地及配套产业链建设,水稻繁育1500亩,玉米制种3000亩,将种业资源切实转为经济资源。

(二)坚持工业强镇,聚力乡域经济再提升

立足现有产业,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推动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水长。根据县级资金安排完成沪滇协作项目,推动实施赵家寨自然村功能提升建设项目、水长社区东边自然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计划争取衔接资金项目12个争取资金1758.71万元,力争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类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计划投入资金293万元,实施永保村育苗工厂建设项目、小官市村等2个村(社区)烤烟新能源电能烤房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做好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做好项目协调工作,确保获批项目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发挥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园区招商工作,推进招商工作提质增效。

(三)坚持富民增收,强化乡村振兴再添彩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做好返贫致贫风险隐患、风险信息提示预警、排查、研判等工作,密切关注收入下降、大病户、整户低保及风险未消除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清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等项目资金,分类做好统筹衔接,保持财力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注重扶志扶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提升群众就业能力,依托“红色劳务”平台,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困难群众稳定就业。认真落实“雨露计划”、小额信贷等各项惠民政策。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协同推进“五大振兴”。

(四)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再提质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排查治理黑臭水体。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全力防范森林火灾,严厉打击伐林、毁林、占林等行为,持续巩固生态造林绿化成果。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整治“三堆三乱”,巩固“三个看不到”治理成效,高标准打造16个自然村示范点,完成永保村坡头自然村、大山脚自然村、九条沟桄子湾自然村、小官市西寨自然村4个自然村“提升村”建设,完成水长社区“示范村”建设,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好施甸北大门人居环境“门面担当”。

(五)坚持普惠共享,推进民生事业再完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期完成九条沟小学撤校优化校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守牢校园安全,提振教育发展信心,推进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就医水平和环境。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力争水长敬老院项目完工投入使用、骨灰堂争取早日开工,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配合县级做好滇缅公路沿线历史文化保护及开发利用。统筹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聚焦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再发力

深入开展平安水长建设,持续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保持社会治安良好态势。全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妥化解政府存量债务。持续推进信访“六个一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依托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包案等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争取创建完成“云南省信访示范乡镇”,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省69条具体举措,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盯道路交通、危化品企业、工贸企业、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全力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和关心下一代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一、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我们将继续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状态,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抓落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政治为先忠诚为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以实际行动彰显忠诚本色。

(二)坚持法治为纲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尊崇宪法权威,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重要事项信息发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

(三)坚持实干为要为民施政。坚持“实字当头、干字当先”,“跳出水长看水长”“站到明天看今天”,主动把水长发展放在省市县和全国视野去高定位、找机遇、抓创新,紧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把群众“盼的事儿”变成政府“干的事儿”,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惠民生、保平安,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交出群众认可、能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业绩。

(四)坚持清廉为本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发展,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风正劲,勇毅前行启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为实现水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