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2020-0930002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 2020-09-30
文号 浏览量 14
主题词 其他
姚关镇2020年度民政工作报告

镇四届人大  

会议文件(十  

民政工作报告  

——在姚关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武装部长   杨晓波  

2020929  

       

2019年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民为本,帮民解困,为民服务,在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及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全面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救助政策,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大病医疗救助、孤儿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为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我镇认真落实《施甸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乡低保户死亡“月报告”制度》和《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以及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阳光低保的工作要求,重点把好“两个关口”:一是严把“入口”, 采取“一看家底、二问收入、三查就业情况,四了解隐性收入”等有效措施,坚持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保;二是畅通“出口”,开展专项核查。按照《进一步开展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启动了城乡低保全面核查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阳光操作2019年全镇保障城乡低保户664户,1814人,每月按时发放低保救助资金。  

2、切实保障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积极宣传意见内容,公开特困人员供养申请条件、审批程序、供养标准和供养资金发放情况,对138名特困户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确保了农村特困人员的合法权益。2019年全镇农村特困人员131户138人,每人每月补助670元,其中一级残疾人每月补助883元,二级残疾人每月补助820元。根据特困人员身体状况、住房条件等,采取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3、深入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强化宣传,进一步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使医疗救助工作更科学更规范。全年大病医疗救助发放资金241844元,补助55人;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发放资金48230元,补助13人;重特大疾病发放36879元,补助17人。  

4、认真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全镇现有孤儿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人,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完善了基本信息,建立了工作台帐,每月发放生活费1274元。  

  5、认真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就医、读书难等实际,进一步明确临时救助的对象、标准、申请审批程序等。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89户258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17万元。  

    (二)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大助老帮困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敬老助老,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全镇共有 725位老人纳入了高龄补助,每位老人一个月补助50元。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宣传老年人优待政策,春节等节日对困难老年人进行走访慰问。  

2、全面落实统计留守老人工作。开展关爱老年人服务,切实落实留守老人关爱工作,全镇现统计留守老人238人。  

  (三)全面加强优抚工作。以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全面落实双拥优抚政策,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工作内容、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1、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对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活动,完成光荣牌悬挂工作  

2、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我镇现有重点优抚对象235人,其中老复员军人33人,参战人员69人、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伍人员93,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8人,伤残军人4人,民兵民工18人。定补资金由县民政局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  

(四)全面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逐步转变角色,强化服务功能。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三个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三个创新”,努力实现“三个新突破”。  

  (一)创新救助举措,在精准扶贫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要求,重点在创新扶贫举措上下功夫。一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脱贫一批。在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同时,打好“组合拳”,落实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困难职工救助等多项救助举措。二是加大助学救助力度脱贫一批。与教育、工会、团委等部门一起整合教育救助资源,加大对因求学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三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照程序纳入低保,通过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实现脱贫。  

  (二)创新管理机制,在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在低保核查上,提高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准度、精准和速度,破解当前低保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核实不准,退出不及时的问题。二是在优抚对象、特困对象管理上,每年分年龄阶段进行核查,破解优抚对象、五保对象死亡核销不及时的问题。三是在医疗救助上,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四是在临时救助上,强化村级在临时救助工作中审查审核的主体责任,实行谁入户调查,谁签字负责,规范程序,破解当前临时救助工作中审核职责不落实的问题。  

  (三)创新服务方式,在提升社会事务管理公共职能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敬老院设施完善、进快投入使用。二是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树立文明节俭、绿色殡葬的时代新风。抓好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加快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