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13_A/2017-1215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 2017-12-15
文号 浏览量 7
主题词 卫生
基层反映多因素致使校园体检“走过场”应予重视

校园体检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保护伞”,承担着疾病初筛的重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走过场”现象频现,很多问题在校园常规体检中被遗漏,应予重视。

一是检查内容不全。现行的体检模式从1985年开始实施,32年来没有太大变化,普遍集中于测身高、量体重、查视力以及有无传染病等常规性检查,但我国的疾病谱已经由感染性疾病向非感染性疾病转化,而心理行为发育、性健康检查等并未纳入体检内容,使得校园体检问题发现率不高。如,有的专家表示,部分儿童青少年患有矮小症或性早熟,这些问题多由孩子家长发现,并非在校园体检中的查出。

二是体检过程不细。对于社会、家庭和儿童青少年而言,如果能保证每年一次正规的校园体检,就能把潜在的小病患查出来,这是消除疾病成本最低的方法。然而,部分校园体检进行得非常粗糙,疾病初筛的作用未能彰显。如,一些不规范的校园体检中,测量学生的身高时,不要求儿童青少年脱鞋。再如,检查学生是否出现脊柱侧弯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让孩子弯下腰,观察脊柱棘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背部两侧是否平整对称即可,然而,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在一些校园体检中也是能免则免。

三是体检人员不专。常规校园体检缺乏专业人员。有的医院选派组建校园体检队伍时,并非全部派出专职体检医生,很可能专业体检医师的数量只有1-2名,其他人员从医学院校的护理学院、卫校、护校临时招聘在校学生,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听不出肺部啰音,摸不到淋巴结肿大等,体检质量无从保证。如,山东省2009年出台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中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体检医师至少有1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少于从事学生健康检查总人数的30%。然而,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约束力丧失。

四是信息共享不够。在我国,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归口不同的医疗部门具体实施,0-6岁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由父母带领到附近的妇幼保健院或其他正规医院完成,6-18岁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由在读学校组织安排,18岁以上的大学生健康体检由各高校校医院完成,相互之间缺乏健康成长的大数据支持,信息共享较差。如,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前经历一次毕业体检,在进入大学校园时再经历一次入学体检,两次体检相隔4个月左右,但结果仅供当时使用,即时性很强,而且没有建立起健康成长的大数据平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较差。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更新体检模式,把心理检测、性健康检查等纳入体检必检范畴,完善体检内容,提高问题发现率;二是创新外部监督,对校园体检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监管,督促每项检查都细致到位,真正发挥疾病初筛的功能;三是重视队伍建设,只有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才能参加校园体检,切实提高体检质量;四是加强大数据研究,建立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数据库,强化青少年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