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2022-0407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2-04-07 |
文号 | 浏览量 | 3 |
仲春时节,施甸姚关迎来了挖“春藕”的黄金季节,在野鸭湖莲藕种植区域,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顾客到此购买。这里的莲藕成熟在秋季,酝酿于冬季,在春天挖掘,这种错过季节,赶在春天里挖,当地人把它叫做“春藕”,春藕既可以吃,也可以作为藕种来销售,“春藕”成为了野鸭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道特色景观。
走进野鸭湖莲藕种植区域,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水面,春风拂过,水面泛起丝丝涟漪,在欢快的打着节拍,枯荷间夹杂着点点星绿随波荡漾,春天里的生机已经悄悄萌芽。在枯荷碧水间,种植户杨孟彪一家,带领着工人正在挖藕,他们穿着水裤,置身陷入藕田中,弓着腰,匍匐在水面,在秀着手艺,进行技能大比拼。这些挖藕工人都是资深的行家里手,他们双手如铁铲,顺开枯荷丛,刨开淤泥,把手深深埋进泥土里,一阵捣鼓,熟练的抽出一截截粗壮沾满淤泥的莲藕,挖出来的莲藕顺手一放,然后重复着下一个动作。一截、两截.....撒满了身后,横七竖八的裸露在田里,如密集的脚印。在挖完一片塘后,他们回过头来,拖起自制的橡皮船,把藕放在船里,堆砌满舱之后,再拉起缰绳,深一脚,浅一脚的把小船拖到岸边。
运输上岸,称重,装车,装满一车当天发走。杨孟彪说:“我流转的藕田面积有60亩,主要是从事鱼虾养殖,莲藕种植只是产业方面的附带。平时不喷洒农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风景藕。野鸭湖水质好,土质肥沃,种植出的莲藕质感好,味道甜,我家每天都挖一部分卖到市场里,6元左右一斤,供不应求。这片区域的品种是“巨无霸”,因为藕苞大,藕芽多,做藕种也是最理想。今年和保山的客户签了4万斤的藕种订单,3元一斤,为确保赶上季节,以最快的时间提供给对方,每天投入了十多个挖藕能手,挖藕工钱0.9元一斤,每人每天都能挖500斤左右,这些工人都是我常年合作的伙伴,技术娴熟,效率极高。每年这个到清明节之前,我都会卖上4——5万斤的藕种,赚到一笔好收入。我的这片藕田,除了鱼虾之外,光凭莲藕销售每年都给我创收近10万元的利润”。
在另外一个红莲藕种植区域,挖藕工人也在加班加点的劳作,他们各自包揽着自己的“责任田”,有拿挖藕机子打配合的,有拿手直接干的,与蓝天、白云、村落、藕田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乡村盛景。挖出来的红莲藕一捆一捆泡在水田里,相比之下,红莲藕的个头要比“巨无霸”纤细的多,是真正只开花不“长肉”,属于“模特”级别的观光藕,它花朵红嫩,花期较长,是野鸭湖中装扮乡村,吸引游客的最美风景,也是野鸭湖旅游发展的功臣元老。来自贵州的王老板用2万元买下了80亩的面积,挖出的红莲藕要运往贵州,要赶在清明节之前种下,用于观光旅游产业开发。据悉:这种红莲藕埋的土层更深,挖掘难度相对要大,工资一般都不按斤算,挖出一截藕来数藕芽,0.8元一芽,一截红莲藕少则1—2芽,多则3—4芽,一个人一天也是500芽左右。”藕田的承包者杨女士透露:每一年藕田养殖结束之后,都会对藕田进行适当的清理,能够借此机会,把藕种外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买卖,一方面既增加了收入,另外一方面还等于免费把藕田做了一次更新,促进了新陈代谢,有利于来年的鱼虾繁殖。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基础。这几年姚关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发展”的思路,确立“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模式,立足乡村振兴,做活山水文章,小小的一片荷塘,给农民创业提供了建设家乡的平台,政策引导,基础服务,野鸭湖片区种植着几千亩的生态莲藕,实行水下鱼虾养殖,水上观光旅游相结合,立体式经营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应市场所需,成为了生态莲藕的种苗基地。每年3月份左右,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来到野鸭湖购买藕种,实现了当地村民鱼虾养殖之外的一份可观的“补助”,走出一条寒冬过后“春藕”早的增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