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7-x-11_B/2018-0914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木老元乡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8-07-20 |
文号 | 木政发〔2018〕29号 | 浏览量 | 736 |
木政发〔2018〕29号
关于木老元乡中心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检自查报告
施甸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按照省市要求,2018年施甸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要通过市级审核、省级评估、国家验收,根据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施甸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工作方案》的通知(施政教办发【2018】28号)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自检自查领导小组,认真对照《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10项指标逐条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木老元乡中心学校座落于美丽的布朗山乡——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政府旁,距施甸县城37公里。该校创建于1950年,创办之初有15所学校(一师一校8所,初级中学1所,4所村完小,2个办学点)由于校点分散,生源少,班额小,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教育资源浪费严重。2007年以来,学校按照“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总体要求,实施收缩校点,集中办学,收缩形成了“两校三点”的办学模式(两校:木老元民族小学、木老元民族中学,三点:大地小学、哈寨民族小学、龙潭小学)。2015年7月“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中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乡着力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合理的整合了我乡的教育资源。2018年3月全面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木老元乡中心学校现有中小学教职工70人,其中:中学20人(工人1人);小学50人(病休1人),党员教师37人,占53%。全乡义务教育学生610人,18个教学班,全部集中到新建的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就读,现小学部在校学生414人,专任教师25人,12个教学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250 人,占学生总数的 60.39 %;布朗族学生22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3.38 %。初中部学生196人,专任教师20人,6个教学班,初中少数民族学生103人,占学生总数的52.55%;布朗族学生9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小学部建档立卡户学生184人,初中部建档立卡户学生88人。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2018年3月前,木老元乡辖区内5所学校10项标准达标情况
木老元民族中学:生均绿化面积不达标,生均图书不达标,8项达标;木老元民族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生均绿化面积不达标、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达标,7项达标;哈寨民族小学:百名学生计算机不达标,小学数学、科学仪器不达标,音体美器材不达标,生均图书不达标,6项达标;龙潭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达标,百名学生计算机不达标,小学数学、科学仪器不达标,音体美器材不达标,生均图书不达标,达标5项;大地小学: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达标,小学数学、科学仪器不达标,音体美器材不达标,生均图书不达标,达标6项。通过对照检查,木老元乡辖区内5所学校10项办学基本标准,基本达标2所,不达标3所。
(二)、现九年一贯制学校10项标准达标情况
根据县教育局的指导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标准数据,按一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1.1:1的标准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拆分,具体达标情况如下:
A1、生均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44884.6平方米,初中部占地面积15366.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8.4平方米(省定标准≥16.7);小学部占地面积29518.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1.3平方米(省定标准≥13.6),达标。
A2、生均绿化面积:学校绿化面积2413.4平方米,初中部绿化面积840.2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4.3平方米(省定标准≥2.0);小学部绿化面积1573.2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8平方米(省定标准≥1.5),达标。
A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570平方米,初中部校舍建筑面积2264.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1.6平方米(省定标准≥5.6);小学部校舍建筑面积4305.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4平方米(省定标准≥4.0),达标。
A4、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学校体育场地面积6947.72平方米,初中部体育场地面积2393.72平方米,生均体育场地面积12.2平方米(省定标准≥7.5);小学部体育场地面积4554平方米,生均体育场地面积11.0平方米(省定标准≥6.3),达标。
A5、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省定标准初中I类,小学I类。达标。
A6、音体美器材配备:省定标准初中I类,小学I类。达标。
A7、百名学生计算机:学校计算机90台,初中部计算机31台,百名计算机台数16台(省定标准≥10);小学部59台,百名计算机台数14台(省定标准≥5),达标。
A8、生均图书:学校图书19717册,初中部图书6752册,生均图书34册(省定标准≥30);小学部图书12965册,生均图书31册(省定标准≥20),达标。
A9、学生与教职工之比:学校教职工45人,初中部教职工20人,学生196人,学生与教职工之比9.8(省定标准≤18);小学部教职工25人,学生414人,学生与教职工之比16.6(省定标准≤23),达标。
A10、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初中部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90%(省定标准≥70%),小学部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100%(省定标准≥75%)。达标。
通过对照检查,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10项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自评为达标。
(三)、20条底线达标情况
在20条底线中,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大门、围栏、体育活动场还在扫尾中,多媒体教室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还未安装完,消防设施、疏散标志、摄像头和报警装置还未安装完成。
三、主要做法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在教育局,乡党委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建设完成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学校建成极大的改善了我乡的教学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让教师舒心工作,让学生开心学习;图书室的开通,让学生能博览群书;电子白板的配备,提供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的配备,语音广播系统的更换,优化了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的打造,优美了生活环境。以上这些基本满足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需要。
(二)“两基”成果得到巩固
1.利用大会小会宣传实施“两基”的长远意义,使教师认识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向社会做宣传,使其认识到“民以助教为乐”;争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使其认识到“党以重教为先”。思想明确了,学校统一操作、协调运转。把实施“两基”作为教育自身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2.控辍保学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控辍保学是“普九”工程的核心,为了摸清适龄儿童总数,不让一个学生失学、辍学,学校分人分片挨门逐户核实情况,做好登记,掌握第一手材料,并经常组织教师到群众中去开展“普九”宣传,每学期初如发现学生未到校,老师就主动上门做家访,问清原因,做家长和孩子们的工作。
3.重点关注特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乡党委政府对小、中、大学生进行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因上学而家庭贫困。动员全乡干部职工挂包辍学学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地位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我乡按照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
(四)打造高雅别致的校园文化
我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以“亲学笃志 树德善先”的校训为切入点,形成了“亲党敬业、亲校爱岗、亲师乐学、亲生乐教”的校风;“严教、善导、务实、创新”的教风;“勤学、好学、乐学、多思”的学风,从而实现办“让教师幸福、让学生快乐,让家长满意”的办学目标。
(五)开足开全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
(六)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师素质均衡
肩负使命,促教师专业发展。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一是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三是开展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和鞭策教师学习提高;四是重视行家引领,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的能力。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
开展各种专题活动,结合重大节假日特别是“元旦体育运动周”和“六一文化活动周”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活动的开展,使小学生有场所玩,有东西学,使少年儿童在游戏中合作与谦让,在玩耍中感受温暖、奉献爱心,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逐步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了良好的行为素养,起到了很好的助学效果,为他们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学校相关制度完整
注重痕迹管理,注重细节。针对学校的安全、教师学生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功能室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营养餐管理制度等。
(九)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针对周边环境、以及学校实际,不定时的对学校进行安全排查,对排查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整改。对学校的一些活动制定相关的预案、方案等,便将其落到实处。
(十)学生课程、作息时间安排合理
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相关的课程、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的体育以及锻炼时间。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做了很多事情,解决了一些问题,刚刚搬进新校区,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功能室建设、管理和使用
1、各功能室刚刚装配完相应的橱柜、桌凳,相应的仪器还没有规范完成入柜上架。各项功能室规章制度还没有上墙,实验室没有投入使用。
2、计算机室:初中计算机还没有配备到位,原中心民族小学计算机30台安装在老校区,还没移至新校区安装。需要整合哈寨、龙潭小学20台计算机没有配备到位。
3、原老校区器材拆、装存在困难,涉及水印计划、多媒体、实验柜等,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的搬运还没有到位。
4、由于中小学的图书要从先分类、贴签,图书还没有分类上架完。
(二)、运动场地面积及跑道建设
1、学校运动场地还在施工当中,体育设备仪器没有安装。许多设备没有投入正常的使用。
2、篮球场、足球场的塑胶还没有安装,足球场内的绿化还在施工中。
3、校园广播还没有安装。
(三)、生活设施(饮用水、食堂宿舍、厕所)
1、新校区刚建成,当前面临的学生饮用水十分困难,区内没有热水水、用水设施还在老校区,没有到位。
2、集中后,由于初中原有餐厅容纳学生用餐有限。原民族小学餐厅离新校区远,小学用餐途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新建餐厅。
(四)、宣传方案落实
校园文化还在规划设计中,规范的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识牌还正在做。
(五)、校园环境(校容校貌、绿化、文化、校园安全)
1、校园绿化在实施当中。
2、校园护栏、大门还在扫尾中,没有全面完成,在学生出入方面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和安全隐患。新校区地势建设落差较大,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六)、资料建设
我们完成的资料全都是未集中办学之前各校的,刚入住新教育园区,相应的档案还未整理、归档。而2018年3月以前木老元辖区内5所义教学校(初中1所,小学4所)的档案痕迹台账资料已按相关文件落实整理完成,是否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收范围内,若在则存在一些痕迹资料存在虚假,如音、体、美、小学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室的档案痕迹资料。若不在则存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收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的档案痕迹资料很少。
(七)、还有两个学生辍学,通过学校多次入户家访动员,并与乡政府、村两委和挂包帮干部形成合力,共同做工作,发放返校通知书后,多次动员未果。
五、今后努力方向
1、新校区的建立,既为我们改善了办学条件,提供了较为均衡的条件准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临学校资源整合后发展的新挑战,各层面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集聚群众的智慧不断修正与完善,以提高民主、规范、科学的管理效能,创设适合师生进一步发展的生态环境。
2、在硬件设备设施、学校工程建设方面,请求协调处理,加快学校餐厅的建设,以满足学生就餐需求。
3、认真核实新校区各项数据,认真清理各功能新老仪器入柜、上架的清理登记,做到数据真实、底子清楚,尽快使各功能室投入使用,开展正常的教学。
4、加快把老校区饮水设施、设备拆、装到新教学园区。
5、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关注留守学生。加强和乡各村、各部门的沟通,向辍学学生家长、学生发《限期劝返通知书》,建立辍学学生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6、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三大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障。
各位老师虽然要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挫折如此冰冷,压力也很大,但木老元的教师不相信眼泪。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下,我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更相信木老元的教育事业,明天会更加美好!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2018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