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17_F/2017-0828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7-08-28 |
文号 | 浏览量 | 22 |
根据施甸县联席办《关于报送2017年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上半年工作总结及统计报表的通知》的统一要求部署,姚关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姚关镇有12个村委会159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共12074户,总人口38969人,其中农业人口32532人。姚关镇2016年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22户2411人,于年末动态管理中脱贫退出262户1082人,至2017年上半年,姚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360户1329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上半年我镇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实行挂包分组、分片实地走访群众,摸清各家各户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各户致贫原因,做好详细走访日记。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象精准。
目前,市级挂包干部人数有98人,其中厅级1人,处级38人,科级及以下61人,县级挂包干部人数有245人,处级3人,科级及以下242人,镇级挂包帮干部人数有121人。截至上半年,到姚关镇“挂包帮、转走访”的挂包干部已达1675人次。
三、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提前部署。姚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全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干部职工要提高思想认识,凝心聚力,深入到组到户,精准扶贫。
(二)深入调研,摸底排查。为全面掌握好全镇总体贫困状况,镇党委主动作为、明确任务,认真落实“三深入四联户”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一是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按照“领导挂村、部门包组、干部帮户”的原则,镇党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县、镇、村四级工作人员力量,对全镇的6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11人,进行入户摸底调查,确保贫困户基本情况的真实性。对贫困户的摸底调查进行详细的记录,便于分析贫困户的情况。二是对贫困户进行识别认定。在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基础上,对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深层次的分析贫困的总体状况,按照标准对全镇的贫困户进行认定,以贫困程度梳理出贫困户情况。三是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按照国家扶贫认定标准,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实行动态化信息管理,每年动态更新一次贫困户资料,让真正贫困的人口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让已经脱贫的人口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台帐,使贫困扶持政策真真正正惠及贫困群众。
(三)科学分析,找准原因。姚关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找准致贫原因,实行精准扶贫。一是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行挂村联户制度,对贫困村进行定点扶贫、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落实好帮扶责任,帮助贫困户找到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好路子。二是分析致贫原因。对全镇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对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认真查找导致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三是完善贫困户致贫原因。通过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及贫困原因分析,认真梳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形成可参照资料,有助于开展因户施策,实现早日脱贫。
(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采取目标倒逼工作制度,因村实策、因户施法,配施良方。一是梳理项目,编制帮扶项目规划。成立了规划工作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村组进行项目方案的调研、落实、编制工作。目前,项目编制工作已完成。主要围绕“治穷根、创和谐、求跨越”这一主线,重点实施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7大工程。二是建立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工作机制。以建档立卡为依据,瞄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坚持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七个到村到户”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贫。
四、存在问题
(一)宣传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区和死角。
(二)村民家中基础建设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持续增收难度大,因灾、因病返贫及素质性贫困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三)村民的发展意识与观念滞后。思想认识、法律意识不强,对宣传的部分政策理解有偏差,未从思想上根除落后观念,直接影响扶贫开发的成效。
(四)村民参与扶贫项目实施的积极性不够高。
五、工作计划
(一)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姚关镇将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对贫困行政村、贫困户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同时,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二)进一步加大“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宣传力度,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宣传到户到人。
(三)材料归档,一户一册。根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进行镇级和村级的材料归档工作。我镇将在县扶贫办、县联席办的要求指导下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各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