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2-9-17_Z/2017-0103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万兴乡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7-01-03 |
文号 | 浏览量 | 12 |
万兴乡民政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5日在万兴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各位代表:
我代表万兴乡民政办公室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万兴乡民政办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抓重点、克难点、创亮点,积极推动我乡各项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2016年和近四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1.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减量提标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低保与精准扶贫制度、对象、标准三项有效衔接。城镇低保:全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每人每月470元执行,补助标准提高了25元。今年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低保共有96户106人,发放金额426534.00元。农村低保: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每人每年2800元执行。提高后的补助标准为:A类220元/人·月、B类160元/人·月、C类135元/人·月(标准分别提高了55元、12元、7
元)。保障人数1602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868888元。特困人员:全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为410元/人·月(标准提高了306元)。对特困人员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其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按照70元/人·月、40元/人·月的标准执行。全年对203名特困人员进行供养,补助资金672612元。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稳步开展,全年支付大病医疗救助29人,资金108219.00元;补助城乡低保户、农村特困人员共计1838人参加新农合,补助资金144900.00元。三是全年发放城乡临时救助资金440000.00元,共救助459户1890人,重点帮助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因灾因病返贫致贫导致生活困难群体、已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仍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群体。
2.防灾减灾备灾工作不断完善。今年,全乡境内洪涝、风雹灾害严重。1—9月,全乡降雨量为1024.2毫米,较历史同期增加172.6毫米。全乡不同程度受严重灾害,灾情发生后,我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按照报灾快、响应快、救援快、重建快的要求,确保灾后24小时内灾民的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发放救灾资金150000.00元,救助农户169户700人;发放救济粮12000公斤,救济农户145户597人;为全县3258户农村民房缴纳民房保险资金32580元。
3.双拥优抚政策有效落实。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重点解决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一是优抚资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目前我乡共有各类优抚对象96人,优抚资金已全部实行按季度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优抚定补定抚资金505524元。二是重点解决优抚对象“三
难”问题。全年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问题56000元,住房难问题60000元,医疗难50000元。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圆满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我乡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于2016年3月1日开始,5月30日圆满结束。村民委员会换届情况:选举产生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成员37名,其中:主任7人、副主任8人,委员22人。成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14人,35岁及以下的有13人,少数民族6人,女性委员8人。选举产生了村民小组长89名。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178名,其中女性76名。村委、支委交叉任职20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情况: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21人,其中主任7人,委员14人,高中以上文化4人,少数民族3人,35岁以下2人,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100%从支委中产生;团组织、妇代会选举情况:选举产生了村级团组织书记7人,委员14人;村级妇女主任7人,委员14人。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7个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主任7人,副主任7人,委员21人。治安保卫委员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7个村的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7人,其中专职主任1人,副主任7人,其中专职副主任2人,委员19人。作为民政部门,我们指导好了7个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班子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乡村务公开面达100%,公开规范化达90%以上,做到了清了集体“家底”,亮了干部“箱底”,明了群众“心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村级政务公开14期,
财务公开21期。
5.专项社会享受事务管理逐步规范。一是认真落实孤儿救助政策。全乡目前共涉及孤儿生活保障经费项目2人,救助标准为月人均1057.00元,全年发放救助资金25368元。二是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完成我乡地名普查地名目录180条,地名登记表180份,外业采集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我乡地名普查工作已全面进入专家审核阶段。三是殡葬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是殡葬改革推进之年,万兴乡积极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发放宣传告知书4200多份,签订承诺书265份,完成586冢生基墓调查工作,动员12例农村居民实行火化。殡葬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着力开展非法圈建墓地专项整治。目前,《万兴乡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万兴乡非法圈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墓地治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配套子方案以及处置突发事件方案等配套措施已经制定。
6.老年人政策待遇全面落实。一是建立健全高龄补助管理程序,由原来的按季度发放变成按月发放。全乡共有80岁以上老人278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共计发放补助资金166800元。二是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宣传教育与敬老文化宣传教育,开展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切实帮助老年人互助养老、安享晚年,努力营造关爱老年群体的社会氛围。
(二)近四年工作回顾
1.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民生作用成效明显。
一是2013—2016年全乡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548692元、农
村低保资金9982302元、五保供养资金1420788元。二是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本着稳步推进、有的放矢、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城乡弱势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2013—2016年全乡累计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1135870元(含参合资金),累计救助7383人次。三是发放城乡临时救助资金848000元,救助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因灾因病返贫致贫导致生活困难群体、已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仍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群体3825人次。
2.防灾救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灾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以保障。
2013—2016年期间,发放救灾专项资金780000元,救助885户3540人次;发放救灾粮67550公斤,救助777户3142人次;为全乡缴纳农村民房灾害保险共计129380元。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有新成效。
一是圆满完成第五、六届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年龄、学历等结构。二是加强村(居)务公开等工作,对换届后村居干部进行村(居)务公开培训。
4.各项社会事务有效推进,殡葬改革成效明显。
(1)一是认真落实孤儿救助政策。四年来全乡共享受孤儿生活保障经费项目3人,现年救助标准为月人均1057.00元。
(2)2013—2016年期间,我乡殡葬改革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
助下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就:一是成立了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实施方案。二是通过举行殡葬改革文艺汇演、播放专题宣传片《殡葬改革等不起》、发放《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舆论氛围。三是签订承诺书265份,完成586冢生基墓调查工作,全乡共实行火化安葬人员16人,其中2016年8月份以来动员12例农村居民实行火化。殡葬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5.优抚政策全面落实。
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一是扎实做好现役军人家属优待工作。二是积极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2013年—2016年期间发放优待抚恤补助资金1920176元,惠及1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一般优抚对象。三是扎实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投入9万元新建万兴乡东安烈士陵园,迁入零散烈士坟墓8冢。
6.老龄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老年人待遇全面提升。
(1)认真贯彻各项优待政策规定。2013以来,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逐年提高;目前,全乡80—99周岁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2013—2016年期间,发放高龄补助资金584740元。
(2)宣传到位,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重大节日慰问活动,从2013年至今,“敬老节”期间,共走访慰问百岁老人20人次。
7.民政项目推进良好,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一是争取实施长浪坝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投资40.8万元、
中山村幸福院项目3万元、长浪坝村文体活动室项目30万元。二是规划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2016年6月—2018年12月建设村级骨灰堂7个。
过去四年,在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乡也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主要是: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去部署、去推进、去落实民政工作;我们始终坚持竭诚为民、求真务实,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贯彻到民政各项业务、各项环节上,把功夫真正用在出实招、办实事上。
过去四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一是养老服务短板。目前,我乡养老机构欠缺,仅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也没有人入住。运行经费没有保障。二是殡葬改革短板。殡葬基础设施为零,对骨灰堂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乱埋乱葬、火化后二次装棺入土现象依然突出;火化推行缓慢,部门协作没有形成,干部职工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依然存在。三是社会救助短板:“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突出,“征地保”、“产业保”、“公益事业保”等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纠正。四是民政服务短板:由于民政办工作人员不足,民政工作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务上,没有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和服务群众。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来的各项工作,我乡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民政、创建平安万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离不开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县局的领导、支持,离不开
各位代表的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乡民政办向给予民政工作关心、支持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7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着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扶贫攻坚、全力推进殡葬改革以及打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重点工作为主线,加强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着力增强民政事业的系统性、导向性、实效性与科学性,全力推动我乡民政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奋斗目标的重点是围绕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衔接、全力推动殡葬改革、加快全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老龄工作将更加重要,围绕全县老年工作思路,要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善民生、关注老龄、敬老爱老为主线,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老年人权利为重点,较好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利,
2.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助力打造美丽万兴。一是夯实殡葬改革基础设施。结合全乡山多坝少、人多地少等实际,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以村(社区)骨灰堂建设为主、根据覆盖人口,完成建设7个骨灰堂建设任务;必须于2017年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3.实现社会保障全面兜底。一是实现203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全覆盖。二是卸包袱释放劳动生产力,分批脱贫保障民政对象。对重度残疾人实施全面托养,释放家庭成员劳动生产力;卸下重度精神病人家庭包袱,让精神病人家庭成员实现精神脱贫、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心理脱贫;积极争取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三是逐年减量提标,实现低保与精准扶贫制度、对象、标准三项有效衔接。按照脱贫一批退出一批提标一次的机制,年均按15%的比例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2016年年人均2800元的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727元,保障人数由1602人减少到801人左右。全面开展低保减量提标工作,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800元。
各位代表,2016年已经过去,在新的一年里,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挑战和机遇考验着我们,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一个民政工作人员应具有的使命与担当,紧紧围绕在万兴乡党委、政府周围,用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行为,推进民政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为实现万兴美好的未来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