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5-7-02_H/2016-1121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由旺镇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 2016-11-21
文号 浏览量 18
主题词 机关事务
中共由旺镇委员会关于由旺镇2016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由旺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克难奋进,开创了由旺跨越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亿元,增长16.8%;财政总收入5400万元,减少13.83%,一般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96.07万元,增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84元,增长15.7%;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97.5%,完成招商引资6700万元,增长58.1%。

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达1700万公斤。二是优化烤烟生产,以“稳定规模、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烟草专业合作社作用,完成104万斤的指令性收购计划,实现产值1465万元。种植生切烟3200亩,全年烟丝产量达80.7万斤,实现产值779万元。三是提升蚕桑产业,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发展新桑园。重点打造永福、银川、常村蚕桑示范园区,全年新植桑园面积1188亩,养蚕9200张,交售鲜茧30.2万公斤,实现产值1280万元。四是巩固发展莲藕产业,现有种植面积达4000亩,实现产值2400万元。五是巩固提升畜牧业,预计2016年全镇生猪存栏可达4.5万头、牛存栏4800头,鸡出栏20万羽,全年可实现畜牧产值1.65亿元。六是培育旅游产业,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打造东山文化长廊和综合开发怒江大峡谷旅游的规划设计当中,充分挖掘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宗教文化、地热温泉等资源,认真做好镇村两级发展规划。

项目实施取得新进步。一是由旺镇银川小保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征地490亩,现已完成188户主体房建设,完成投资5900万元。二是启动实施了由旺、杨家、大秧田、王家4个村整村推进项目。三是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脱贫,由旺镇自主招商,引进江西企业,在由旺建设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投资协议已签订,项目于2016年10月17日开工建设,养殖场建好后可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500户,有效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四是认真组织实施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发展良种母牛、能繁母猪等产业项目,实施新建道路、扩建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是启动实施总投资6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项目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一事一议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40万元;彩票公益金项目1个,总投资48.5万元。六是完成了总投资260万元的银川古四方街、古驿站的修复打造工程项目。七是启动实施木榔、银川传统村落节能减排项目。八是完成了总投资700万元的垃圾热解气化炉建设项目,并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九是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项目600户。十是完成了岚峰村100万整村推进项目。十一是完成了总投资2755.17万元的岚峰水库主体工程建设。

服务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服务园区建设,重点从态度、效率、作风、能力上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协调处理征地拆迁、坟墓搬迁、信访纠纷、综治维稳等热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涉及征地拆迁区域的群众工作。目前,华兴工业园区累计征地1200亩,其中年内完成项目征地470亩,迁坟750宗。为施甸县康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施甸县嘉隆农业有限公司、云南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甸县联缘天石有限公司、保山蓝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中心及配套泡沫箱生产线建设项目入住园区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民生保障取得新成绩。一是进一步加强民生资金的监督管理使用,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清理整顿成效显著,共停发647户1543人,新增622户1444人;城镇低保停发107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全年发放救灾资金13万元,救助农户152户579人;发放救灾救济粮2.18万公斤,救助困难群众390户139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7万元,救助群众328户1266人。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发放中小学寄宿生补助119.6万元,营养餐补助209.2万。适龄儿童入学率99.75%,初中毛入学率118%,辍学率1.2%,初中三年巩固率95%,初中毕业升学参考率92.4%。三是积极开展劳动就业服务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组织就业、科技培训350人次,发放社保创业贷款60户600万元,发放党员致富贷款40户200万元,妇女创业贷款64户624万元,共青团创业贷款36户360万元;预计转移劳动力9200人,发放养老保险金591.4万元。四是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业,逐步完善养老设施,由旺敬老院主体、附属工程已全部完工,全院可容纳老人100人,现已入住32人。五是殡葬改革有序推进,目前总投资460万元建设的中村骨灰寄存堂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760万元的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已完工,为我镇今后殡葬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一是坚持以“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信访综治中心为核心,整合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采取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建设了由旺镇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永福村社会基层综合服务站。二是以“6995”信息平台为枢纽,采取“一个中心,镇村互动”的模式,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的服务信息采集、民事代办模式,筑牢三道防线,提高服务水平。目前依托平台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25起,成功调处114起;发布信息200余条,为群众代办各类便民事项5986件。三是多形式宣传普法,营造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禁毒防艾、扫黄治赌、缉枪治爆及黑网吧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四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中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年开展专项治理检查10次,年内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

脱贫摘帽迈出新步伐。全力开展“挂包帮”“转走访”,锁定建档立卡对象708户2733人。通过落实“五个一批”,实现脱贫摘帽,围绕发展生产脱贫233户829人的目标,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围绕易地搬迁脱贫176户740人的目标,完成银川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期建设;围绕生态补偿脱贫79户317人的目标,通过整村推进产业项目的投入,完成岚峰村1000亩大树杨梅、大秧田村1200象牙芒果种植任务;围绕发展教育及转移培训就业脱贫121户484人的目标,认真组织种养殖培训、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围绕社会兜底脱贫困45户120人的目标,足额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按照“三个一百”工程要求,结合由旺镇实际,因地制宜布局了9个种养园区、14个专业合作,社2016年能够完成建设的有2个养殖小区、2个林下种养殖园区、4个专业合作社。

组织机构进一步夯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016年镇村党组织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以“严实”为标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调整村党总支书记3人、村主任6人、监委会主任8人,副主任5人,选优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为我镇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组建非公经济组织7个、非公社会组织1个,实现非公组织全覆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积极营造学党章、遵党规、守党纪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尊崇党章、严明纪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争当由旺跨越发展先锋。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呈现小而全,多而散的局面,无支柱产业支撑;二是贫困面广,贫富差距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三是社会治安问题依然严峻,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仍然突出;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还有待提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9亿元,增长17%;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67万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亿元,增长2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15元,增长13.6%。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将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狠抓易地搬迁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七大工程”,以“三百”工程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加快银川易地搬迁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安置点二期及商业区建设。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群众增收。一是以稳心留根为重点,优化提质增效,保障群众基础性收入,稳定烤烟、生切烟、蚕桑种植面积;结合旅游观光园建设,新植有机莲藕1000亩,加快推进由旺3000亩湿地恢复;稳定畜牧业养殖,扶持养牛合作社1个,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个,年内保持生猪存栏59000头,牛4400头。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重点发展大树杨梅种植1200亩、火龙果200亩、芒果400亩、甜柿1000亩,建设蔬菜基地200亩,完成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提高林地生态价值,培植林下生态养殖小区2个,继续扩大水域面积并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新增藕田养殖鱼虾100亩。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适度扶持”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改扩建村组道路17条25.89公里,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二是完成岚峰水库到大秧田国债人饮项目建设;三是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做好集镇规划,以由旺集镇为中心、周边村落为重点,加快集镇停车场建设,加大集镇综合治理力度,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畅通有序、文明规范的集镇环境;四是启动实施由旺、大庄、华兴、源珠、杨家5个行政村每个村10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五是积极配合施甸县工业园区管理服务局做好招商引资、征地、迁坟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华兴工业园区8.868公里主干道路建设项目;六是认真做好S41维(西)永(德)高速公路保山至施甸由旺段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着力生态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面山整治、公益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水源点保护,重点抓好林地保护与利用,禁止商品林、自用林开发,实施东西面山绿化、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工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抓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山林、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控体系,逐步推进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借助扶贫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开发为契机,打造以“走夷方”为核心的滇西文化风情小镇。依托温泉资源、抗战文化、契丹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旅游资源的包装、推介工作,将由旺打造成集“生态、休闲、疗养、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小镇。实施好木榔、银川古村落保护项目,打造好银川四方街、古驿站、由旺百年老街景点,保护好抗战指挥部遗址、王家大院等古迹,修复耶律宗祠,提升改造少保寺、银川山耳寺。

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就学。启动实施由旺中心幼儿园搬迁新建项目。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城镇、农村低保户清理整顿力度,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积极落实计生、残疾、双拥优抚等政策,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做好由旺敬老院人员入住管理服务工作,完成中村骨灰寄存堂塔建设、全面启动村级骨灰寄存堂塔建设、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二期项目建设,严禁在东西面山修建坟墓,死亡人员一律进行火化。确保殡葬改革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劳动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医疗卫生保障,逐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快推进由旺中心卫生院新建项目,力争2017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四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年内计划组织技能培训16期、创业培训12期,动员鼓励初中、高中未升学的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劳务输出,提高就业率。五是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抓好学校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六是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好“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筑牢“三道防线”,继续加大治保会建设力度,争取上级经费补助,确保每村一名综治维稳员,积极预防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管理等问题;三是抓好禁毒防艾各项工作,深入创建“无毒乡镇”、“无邪乡镇”、“零火灾乡镇”、“平安出行乡镇”活动,继续巩固“平安先进乡镇”成果。四是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票否决”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减少一般事故发生,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和“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发扬民主,依靠集体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三要搞好协同,形成政府工作的整体合力。四要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强化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督查,严明奖惩,进一步调动各站所、各村的工作积极性。五要发挥科技作用,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六要真正依靠群众,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对县委的工作建议

(一)抓住脱贫发展机遇,按照中央、省、市战略部署,对“七大工程”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针对存在困难和问题,统一研究部署,明确各项工作程序标准,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二)突出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土地征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做好资金统筹。

(三)合理规划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做强做优现有产业,在全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尽快明确各项政策措施,以交通设施的大跨越,带动全县经济设施的跨越发展。

(五)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

(六)增加非公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