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9234k/20240805-00008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8-05 |
文号 | 浏览量 | 32 |
对政协施甸县十届三次会议
第36号提案的答复
杨光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一村一品”乡村特色文化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印发了《施甸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利用三年时间,建设示范村14个,提升村300个,美丽庭院12000户,建成3个绿美乡镇,6个省级绿美村庄和105个市级绿美村庄,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6条,其中:省级路线1条,市级路线2条,县级路线3条,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拓展,梯次推进,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明显提高。目前,重点聚焦“三个百分之百”(厕所百分之百改建、垃圾百分之百处理、污水百分之百治理),全县完成示范点创建11个,完成示范村建设4个,提升村建设67个,美丽庭院创建评选3398个,6条精品路线沿线涉及17个行政村,已完成行政村治理提升6个,建成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6个和市级绿美村庄210个,组织召开了1次全市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让乡村休闲旅游看得到绿、闻得到香、记得住乡愁,构建美丽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施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紧抓中央、省、市工作精神和要求,先后出台《施甸县推进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施政办发〔2017〕127号)、《施甸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施政办发〔2018〕9号)文件,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学习休闲无去处、娱乐健身无场地”的难题,施甸县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已做到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全覆盖。县图书馆面积达0.45万平方米,免费开放阅览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书10万册,阅览席位260个,数字共享电脑20台;县文化馆面积达0.258万平方米,免开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110平方米民俗展厅1个,50平方米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各一间,50平方米非遗展厅一间。乡级活动场所13个,设有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培训室、广场、文化长廊等功能室对外开放。部分乡镇还设置乡情展室、非遗展室。13个乡镇站所共配备图书38200册,每个乡镇联网电脑11套。137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并积极延伸建设村、组活动场所。主要以开展文化活动内容的场所共计459个,可使用的站舍房屋和广场总面积达428581平方米。各行政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配置1套联网电脑,设置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棋牌室、多功能厅(党员教育、科普、普法教育、道德讲堂、村民议事等)、文化长廊和1个以上文化广场以及1套以上体育活动器材设备;共配备图书161100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了投入,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品牌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公共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三、文化赋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全县共有的27个节会活动(二月初九甸阳镇长官司龙会;二月初六仁和镇热水塘龙会、二月十八仁和镇东山寺(三沟头)龙会、二月十九仁和镇杨家山龙会、二月二十仁和镇黑龙井寺(宝权古刹)龙会、六月二十五东山寺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土官村-李家村-热水塘村火把节;二月十五由旺镇源珠(八仙会)龙会、二月十八由旺镇银川龙会;二月十一水长乡供龙;二月初七老麦乡清河诸葛寺龙会、六月二十五老麦村火把节;二月十一太平镇太平村龙会、二月十五太平镇龙洞村龙会、二月十五太平镇李山村龙会、二月初二太平镇思腊村龙会;农历四月旧城乡蚌柳、赧空泼水节;六月二十五摆榔乡彝族火把节;六月二十五何元乡彝族火把节;农历八月二十木老元乡布朗族跳会;7-8月姚关荷花节、小龙虾节、山歌节;万兴乡六月二十五万兴火把节,通过节会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聚焦创优。施甸县每年举办20余场次的传统文化节会活动,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施甸龙会和姚关荷花旅游节。“施甸龙会”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底色,是施甸县辨识度高、标识性强的原生态文化与艺术品牌,积极筹备‘施甸龙会’提级为国家非遗项目,增强文旅融合形态的可见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施甸龙会还融入了舞狮、踩高跷、武术、旱船、花灯等内容,地方特色产品摆摊设点、访亲会友,进行民间娱乐和商业贸易。施甸龙会已成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集民俗、经贸、文化诸多元素相融的民间盛会。施甸龙会的举办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本地旅游产品走出村寨,带动餐饮业、住宿业增收,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姚关镇依托荷花节,开展美食盛宴、文艺演出、山歌赛事、摄影采风、虾王争霸等系列活动,让游客们在野鸭湖尽情吃喝玩乐。近年来,姚关镇立足野鸭湖的特色生态资源,以荷兴业、以荷富民,不断拓展荷花节的文化内涵,致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绿色财富”。同时,以荷花产业作为切入点,探索“农业+旅游”新发展模式,让小龙虾成为姚关旅游发展新引擎,丰富产业业态,每年举办为期约一个月的荷花节,有效带动群众增收,真是找准了地方的 “一村一品”特色,成为乡村文旅发展标杆。二是聚焦创新,从文旅资源‘小切口’入手,制定‘月月有活动’计划方案,确保每个月至少策划开展一次文旅活动。举办春节联欢大会、施甸龙会、旧城泼水节、5.18博物馆日活动、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姚关荷花节、小龙虾节等活动,开设草皮街和官市街等乡村特色街,丰富的文旅活动,调动了施甸乡村旅游浪潮,刺激了乡村旅游经济。通过活动引客,通过节庆留客,着力挖掘和发展‘夜间经济’,计划推出2日休闲游、2日研学游等,在‘聚人’‘留客’上下功夫,提升施甸过夜游占比,加大旅游人均消费额,增加旅游收入。
四、加大文旅活动宣传推介力度
打造施甸龙会和姚关荷花节、山歌节、龙虾节等文旅活动品牌,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推介活动,提升我县文旅知名度。创新宣传方式,推进“文旅+新业态”进程,运营号施甸文旅抖音号、视频号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培育地方推介网红,全方位推介施甸旅游业态,不断提升业态热度和市场竞争力,展示旅游业态良好形象,形成对外招商的新热点以及国内外游客的新热点。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和发展。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