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9234k-/2022-1219013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2-12-19 |
文号 | 浏览量 | 35 |
杨丽娟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打造施甸饮食文化区域品牌的意见》,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施甸县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腌腊系列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系列。种类有年猪饭腌腊(火腿、骨头鲊、豆腐肠、萝卜丝肉、油罐肉)、蔬菜和五谷类腌辣(干腌菜、水腌菜、油豆腐、腌豆腐、水豆鼓、豆酱)、特色农产品加工(鲜菌加工干品、干栏片、米粑粑、面果儿、饵丝、米线、粉丝、乌肚梨、浸梨)等。特点是传统、生态、大众、纯手工,取材来源于自然,以咸、辣、鲜、酸的口味,赢得了周边县市群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对其饮食文化挖掘不深、制作技艺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包装、定位不高、宣传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影响深远的饮食文化区域品牌。
二、施甸县传统饮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目前,施甸县非物质文化名录有53项,其中“传统技艺”中有3项是施甸传统饮食:干栏片制作工艺(省级非遗)、施甸腌腊系列制作工艺(市级非遗)、施甸年猪饭(市级非遗),已于2012年申报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挖掘施甸县传统饮食的文化,创作施甸传统饮食推广作品。广泛收集,普查种类,寻找施甸最美味道,作为文旅部门,不断深入挖掘饮食背后的文化和制作方法,讲好背后的风土人情故事,以文图形式成册出版书籍,以视频形式形成施甸饮食文化宣传片。
(二)积极改进和创新饮食加工技艺,与市场接轨,把传统饮食做成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以生态、健康、绿色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改善传统技艺中存在的太咸、太辣为微辣、中辣、特辣不同口味,让产品符合全国市场需求,与市场接轨,把地方统美食变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带动本地餐饮企业的发展。同时,开展饮食制作技艺普及。发挥饮食技艺乡土人才作用,以技能大赛、品鉴会的形式开展培训交流和制作技艺普及。
(三)按要求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部门根据非遗申报要求,收集资料,每年有计划的按要求将施甸饮食特产进行申报,争取更多的传统美食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特的、影响深远的饮食文化区域品牌。
(四)部门联动,建立施甸饮食特产保障体系。以“政府+合作社(协会)+农户”(作坊公司)的方式,形成施甸饮食特产生产和销售的保障体系。相关部门严把产品生产质量关,加大生产作坊和车间的卫生督查,提升产品外包装品质,统一施甸饮食文化标识,加大施甸饮食特产线上线下销售规范和扶持,成立施甸县饮食特产合作社或协会,加大产品技艺和销售交流力度。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