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9234k/20231229-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3-12-29
文号 浏览量 39
主题词 教科文卫体
(2023年)对施甸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答复

杨锡君、郭瑞钦、陈绍林、蒋仙菊、杨连巧、董国凤、杨建国、罗开双、杨银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立项实施怒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抗战文化”及怒江大峡谷开发纳入“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太平镇的温泉资源、抗战文化、怒江大峡谷风光、热区果蔬等资源优势,我县已将“抗战文化”及怒江大峡谷开发列为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并纳入“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二)大力宣传,扩大对外知名度。近年来,我县举办了907惠通桥滇缅路二战纪念馆奠基仪式”“918滇西抗战研讨会”“原乡行·中国文学艺术名家施甸采风活动”大型宣传活动制作了《怒江作证》《寻你》《原乡施甸》《水墨施甸》等微电影和MV出版了《情系血肉滇缅路》》《横戈怒江》《回望硝烟》《施甸史探》等书籍。并“保山电视台”“保山广播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新华社”“云南日报”等多家省内知名媒体合作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扩大了施甸怒江大峡谷和滇西抗战的知名度。

(三)抗战江防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情况。2018年我局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304万元,实施了施甸县抗战江防遗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方于2019528日正式进驻现场开工建设,320国道至大山头炮兵阵地遗址旅游公路开挖、拓宽已结束,大山头一号停车场挡墙已支砌及场平整已完成,大山头二号停车场回填及平整已完成,完成项目投资约380万元。该类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对怒江沿线旅游开发起到了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为日后其他项目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增加乡村旅游促“周末经济”内容。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引领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和品质化发展。太平镇要结合城市和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重点片区乡村应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片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各项规划内容,应该包括乡村旅游促“周末经济”的内容,更好发展地方经济。

(二)整合部门资金,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或者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交通干道、游客集散地、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网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景区客运班车通达率。全县乡村旅游景区设置统一的导览图、旅游标志等标识标牌。完善配套乡村旅游聚集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通信宽带、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深入开展乡村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等“七改三清”工程,积极实施全域旅游无垃圾行动。改善游客接待、停车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进步一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充分挖掘本辖区内的抗战文化资源、温泉资源、怒江峡谷风光、热带果蔬等资源优势,探索“农业+旅游”、“抗战+旅游”、“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将现有的石瓢温泉、娲女温泉、惠通桥、滇缅路、大山头炮兵阵地、大瑞铁路惠通站站前广场等点串联起来,联合开发,一体推进,完善沿途旅游基础设施、站点补给站、旅游标示标牌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四)与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要素保障。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太平镇加大与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在满足环境保护需求、土地调规、林地保护等一系列基本条件后,继续加大宣传推广,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集中对滇西抗战遗址遗迹及怒江大峡谷区域进行更有力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文化和旅游业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