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9234k-/2022-1219007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2-12-19 |
文号 | 浏览量 | 81 |
罗兴成、李枝清、李春秀、李建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摆榔乡纳入全县全域旅游路线规划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布朗族世居云南,为云南所特有,主要分布于滇西南的山区和半山区,是中国和老挝、中国和缅甸间的非主体型跨界民族,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施甸布朗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自称“乌”、“本人”,俗称“花濮蛮”,有语言无文字,在布朗族乌方言区和布朗方言区两大方言区中属于前者。施甸摆榔乡和木老元乡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其经济活动、民族语言、传统习俗、社会组织、科学技艺、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和家族谱系等方面都有着布朗族鲜明的文化烙印。2021年摆榔社区评为“省级旅游名村”,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也将会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助力施甸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开发情况
项目由施甸县旅游投资公司和天津博爱医药集团主导开发,将充分发挥摆榔是特少民族布朗族聚居地的优势,以民族文化为主题,以布朗族民族风情为特色,计划总投资11.2亿元,规划面积约3.2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金布朗山寨、民族风情街、打歌广场、布朗民宿度假村、农业庄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已到位资金31710万元,完成投资17817万元,其中: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建筑面积4536平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投资500万元,主体已建设完成;民族风情街、打歌广场、蓝莓庄园等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集镇供水工程、道路硬化、一水两污等项目完成投资3500余万元;景观用水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00万元,大水沟水库、白龙水库已开工建设;民族学校、中心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完成投资4517余万元,特色小镇民族风貌初见雏形。并且摆榔社区于2020年成功申报成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布朗族文化助力旅游成为示范。每年约有5万左右游客到摆榔乡游玩,乡村旅游业初步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重特色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做好施甸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施甸县文化和旅游总体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包装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按照“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整合乡村振兴项目,重点包括摆榔社区在内的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创新发展旅游特色村落。摆榔乡聚集布朗族和彝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已纳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中,摆榔乡的乡村文化将会得到较大的开发,助推施甸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进行布朗族民间艺术挖掘与保护,探索“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布朗族的“山歌”和“布朗族服饰习俗”保护项目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赶马调》、布朗族民歌、布朗族祭祀舞乐“蛮筒鼓舞”、布朗族吹打乐《蜜蜂过江》已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朗族婚礼习俗、布朗族“接木龙”习俗;摆榔乡菠萝寨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布朗族芦笙制作工艺都是布朗族独有的民间艺术,要充分的挖掘和保护好。加大对布朗族、彝族民族服饰、手工制品、山歌文化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民族文化传承人申报。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摆榔乡来,助推摆榔乡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旅游线路。启动县城—摩苍林场—四大山——木老元—摆榔—姚关、摆榔乡民族风情小镇—善洲故居—野鸭湖—清平洞—善洲林场等休闲康养旅游线路,将摆榔乡纳入全域旅游线路,一体包装一体打造。以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为内涵,深入挖掘布朗族民族文化和四大山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推进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项目建设,并对该段线路中摆榔乡的金布朗风情小镇、小白龙水库、蓝莓采摘园等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招商,建成集民族文化体验、高山牧场观光、森林康养为一体的休闲康养线路。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旅游事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旅游事业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