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9234k-/2020-0618003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0-06-18 |
文号 | 浏览量 | 20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我局不断创新文化工作发展新思路,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整合各方工作力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相关工作
年初全县开始机构改革工作,自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成立以来,于3月底完成改革工作。我局如期完成了人员转隶、“三定”方案编制、人员整合、领导分工、科室安排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实现了顺畅衔接,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切实推进县级总分馆制建设工作
为认真贯彻好中央、省、市、县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县充分整合资源优势,迅速推进总分馆建设。以施甸县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以社区、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层党建室为馆外服务点,实现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总分馆制体系。确保12月底迎接市局检查验收,2020年10月,迎接省厅检查、验收。就该项工作已对13个乡镇和文化站做出了安排部署,已完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场所、设施设备的检查评估,制定了问题清单,正在积极与各乡镇协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现已起草了《施甸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施甸县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统筹资金实施方案》待县委县政府审核通过后,再正式发文。目前,年底预计可完成第一批7个点的建设工作(姚关、由旺、旧城、老麦、仁和、酒房、何元)。
(三)扎实完成好“免费开放”及群众文化工作
县图书馆、文化馆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图书免费借阅、曲艺指导和精神文化熏陶的服务,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和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2019年底全县13个乡镇“欢乐乡村大家乐”活动开展1200场次,参与人次达到32万人次。完成展览30场次,参观人次15000人次;完成各种文艺活动198场,参加人次98000人次,各类训练培训70期,培训人次91000人次;县图书馆全年总流通人次可达120000人次,书刊文献外借达22000册次。县文化馆2019年底完成宣传橱窗12期;舞蹈培训、器乐、民乐和戏曲完成培训23期,参训人员500人次;展览3次,展出作品1000余幅,观众3万人次;下乡辅导102次,辅导文艺团队60余支,指导节目到112个。同时确保年底完成送戏下乡78场次,在此之前已经,打造了一批亮点作品,如:布朗弹唱《施甸是个好地方》、《党的恩情记心怀》,小品《喜事连连》等等。与此同时今年的春节,县级组织了主题为《幸福施甸 美丽家园》春节文艺演出和《狮王争霸赛》,太平镇、仁和镇组织了《东山寺龙会》、《太平羊皮鼓会》。积极参加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市级复赛,我县选送传统类节目乐《送郎调》,创新类节目狮舞《采青》参加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市级复赛。
2019年重点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汇演”,整台晚会我们采用了本地节目与第三方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展演方式,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也结合了现代元素,充分的展现施甸县建县以来经济、文化、政治等多元化和谐发展的局面。同时,此次文艺汇演出现了一批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如:狮舞《龙凤呈祥》、傣族舞蹈《勐尤芬芭美》、情景剧《施韵甸美我的家》,经统计当晚的观看人数达3000人次,各种新媒体进行同步直播,累计人数达3万人。
(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
1.牵头做好县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准备,力争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13个乡镇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
2.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整合其他部门项目,按照《保山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实施和完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向自然村(组)延伸。目前,争取到的李为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大田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资金已下达,每个项目点5万元。目前已完成旧城清水村、仁和五楼三沟头、由旺大庄、姚关山邑四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现已汇总各点计划建设内容和预算,接下来每个项目点将给予10万元补助。
3.认真开展“文化保山云”+文化数字展示系统工作,并与“一部手机游云南”融合。目前,已正常投入使用,已按要求完成了首次信息录入,并根据活动进行了信息更新。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
1.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搭建传承人交流活动平台,已完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活动3次,市级1次;完成非遗进校园知识讲座6场次,非遗进乡镇、社区活动4场次。
2.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推进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施甸龙会》的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文字图片、申报书、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工作;同时深入挖掘调查古法制茶技艺、传统医药项目由旺“宜泽堂”中医馆、花灯歌舞金钱棍等项目的视频、文字、照片收集等工作,做好市级项目申报准备。
3.2019年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分别争取到市级文保单位长官司署旧址下院修缮资金20万元和省级文保单位恤忠祠15万元。目前资金已到财政,还未下达,尚未修缮。
(六)加强文物挖掘整理和宣传保护
1.制定印发了《施甸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施政发〔2018〕58号),建立了文物安全工作机构,完善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强化文物保护单位日常巡查监管,全年完成专项检查2次,日常巡查3次。
2.县人民政府与13个乡镇签订了《2019年文物安全责任书》,县文管所与148个文保单位、5个传统民居保护区签订文物保护协议书;并每年每点兑付360元的文物协管员补助,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
3.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树立和增加人民群众的文物意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活动。全年发放宣传单1500余份,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6期。
(七)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深化“放管服”事项改革,梳理涉企事项,公布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1项,其中因机构改革涉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及体育相关事项划转出4项。保持对文旅系统黑恶势力的高压打击态势,将扫黑除恶斗争引向深入。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的监管,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加大各类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和“黑广播”的清查力度,全年完成专项检查行动5次。同时加强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工作的监管,开展摆摊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
(八)稳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1.随着施甸县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发展智慧旅游,以构建旅游精品项目和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先后启动了2个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抗战江防遗址建设项目等多个助推点,使得全县旅游的发展进入初步发展阶段。2019年预计完成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00 %;预计完成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28.00%。
2.快速推进善洲林场4A级景区和姚关野鸭湖3A级景区创建工作。通过改造提升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制度,正在逐步推进创建工作,已完成善洲林场4A级和姚关野鸭湖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方案的编制。10月底已完成市级检查验收。预计年底可完成省级考核验收工作。
3.实施厕所革命,完成景区、公园、城镇旱厕改造提升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善洲特色小镇、金布朗风情小镇、火星山、石瓢温泉景区4座旅游厕所建设。目前,4座厕所主体工程已完工,除了石瓢温泉旅游厕所建成投入使用外,由于资金原因,其余三个还未正常投入使用。
4.加快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步伐。通过不断努力,已突显出的契丹温泉古镇、娲女佛泉小镇、水墨古村、火星山温泉等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已初见雏形,同时也要紧紧抓好善洲小镇、金布朗小镇2个特色小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旅游助推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善洲小镇完成投资2.5亿元;金布朗小镇完成投资2.4亿元。
5.抓住电商机遇,抓好旅游电商。2019年市级下达施甸县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主要旅游商品包括农产品和旅游特色商品),培训人员任务50人次。切合旅游电商发展契机,整理好各项农特旅游产品,包括:金布朗民族服饰、刺绣、茶叶、黑木耳、蜂蜜、杜仲花茶、腌腊食品等20多种特有产品实施上线工作。目前,配合电子商务局已实现了线上交易,全年开展电商培训18期,培训468人次。
6.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稳步推进施甸县抗战江防遗址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43万元。部分土地征收已完成,项目已完成老320国道至大山头炮兵阵地遗址旅游公路开挖工作,正在进行大山头1号停车场回填与挡墙支砌,目前已完成投资130万元,由于项目资金未到位,项目推进滞后。
(九)强化乡村振兴助力旅游扶贫
1.推进旅游特色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一是年内完成第四批市级旅游特色村建设工作。2019年我部门已将旧城乡赧空村申报为第四批旅游特色村,通过积极争取,目前已向市级争取了资金10万元。将认真按照项目规划,稳步推进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经营户、示范户的扶持力度。二是按照市级要求将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30户农家乐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户,其要求按照星级农家乐标准建设,加强农家乐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2.推进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姚关镇的创建工作。由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姚关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旅游扶贫示范镇创建申报工作,按照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镇评分细则总分900分,600分以上含600分达标,完成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交通、住宿、特色美食、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核心达标条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了旅游扶贫示范乡镇申报条件。9月30日已完成姚关镇省级旅游扶贫示范镇创建工作并通过市级初评。
(十)加强旅游行业部门管理
1.推进一机游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强善洲林场和石瓢温泉景区慢直播监管,确保“游云南”APP使用流畅和精准。通过1年的运行,把督促景区和第三方管理公司慢直播监管常态化,确保“游云南”APP流畅运行。同时不断完善诚信商户评价推荐及监管工作,推动更多诚信、合规涉旅企业上线经营。从全县个体、企业1520家中筛选出561家涉旅企业,其中餐饮450家、住宿83家、租赁车28家;上报精品酒店、民宿客栈7家,其中精品酒店2家。目前,已将筛选的涉旅企业逐级上报省文化旅游厅,进一步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
2.积极创建平安旅游工作,建立“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落实《保山市旅游行业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化旅游安全监管,完善“平安旅游”创建工作机制及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加强旅游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1”指综合监管指挥平台、“3”指旅游市场执法3支队伍(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和市场监管局)、“N”指多个涉旅执法部门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目前,已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全年预计完成各节假日期间、汛期安全检查工作6次。
(十一)狠抓措施到位,强化脱贫攻坚保障
1.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入户走访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措施,扶贫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文旅局全体干部职工47人深入旧城乡大田坝村走访1185人次(237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06户;非卡户131户。);何元乡李为地村走访460人次(9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1户;非卡户71户。),木老元乡哈寨村走访85人次(17户,其中建档立卡户9户;非卡户8户)。
2.切实突出重点,加强分类帮扶。针对各户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上半年文旅局投入旧城乡大田坝村各类帮扶资金合计28.3万元;投入何元乡李为地村各类帮扶资金合计8.81万元,投入木老元乡哈寨村各类帮扶资金合计2.9万元。
3.抓好浦发33个移民安置点项目。全县13个乡镇33个点,其中:老麦乡4个,仁和镇3个,水长乡1个,由旺镇3个,何元乡1个,甸阳镇4个,摆榔乡3个,木老元乡2个,万兴乡2个,酒房乡3个,姚关镇2个,旧城乡2个,太平镇3个。总投资8715.91万元,其中优先级投资6101.14万元。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验收7个,还剩下26个点未验收,计划年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及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