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76389934-1/20240208-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应急管理局
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日期 2024-02-08
文号 浏览量 38
主题词 应急管理
施甸县应急管理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施甸县应急管理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县委依法治县办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施甸县应急管理局紧密围绕助推施甸高质量发展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施甸法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新层次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法治建设相关工作,现将施甸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相关法治知识读本,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为全局依法履职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增强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等读本,以防范重特大事故和强化安全监管、服务施甸经济发展为工作重点,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工作,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采取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系统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

(二)不断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落实依法治理和行政执法责任。完善了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依法行政监督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建立了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制,使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贯彻落实《施甸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积极配合开展升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编制并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项,按规定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并按规定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2023年,我局未涉及本部门出台的配套制度,未制定规范性文件,未接到财政、审计监督。及时在门户网站发布《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12号)。二是严格依法管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执法检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保证执法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始终做到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按程序执法,确保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通过执法监督信息系统报送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数据达执法数据总量80%。积极参加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查案卷5卷,合格5卷,行政执法案卷做到了主体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案卷制作规范。加强了执法人员的管理,目前我局行政执法人员15人,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执法,开展行政执法人员2人以上,主动表明身份,亮证执法。制定《施甸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三是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有关重大决策等事项,坚持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委集体研究后方可作出决定。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云南吉昌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局内重大决定、行政执法、化解矛盾纠纷、事故调查处理等提供法治支撑。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布政务信息35条。认真贯彻落实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严格执法,依法办案,按照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层层追究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行政、经济责任。2023年,组织各行业部门排查发现重大风险24项,已经全部落实“四个清单”管控措施;发现重大隐患4项,进行县政府挂牌督办2项,完成整改2项;梳理突出问题139项,全部完成整改;派出督导检查组169个,帮扶指导服务企业174家次,行政处罚14次,罚款39.046万元;对10户企业开展约谈警示;发现问题隐患1562个,整改完成1453个,整改率93.02%。我局开展执法检查53次,下达执法文书53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72项,实施行政处罚6次,行政罚款3.47万元。上报行政执法典型案例4起,合格案例2起。

(三)加强本部门守法普法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局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局党委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1次,研究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局主要负责人认真按照要求开展述法工作,按时报送述法报告、依法履职情况报告。二是全面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纪律规矩、法纪观念。组织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参加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三是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长和班子成员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委议事规则,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形势任务、纪律规矩、法纪观念等学习教育,严肃执法纪律,严格执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办案质量负责制,继续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贯彻落实普法规划。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协调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应急管理开展执法、普法工作的指导,把执法办案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把法治宣传融入监管执法和服务企业中来。在政务平台转载案例6例,建立应急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并公示。以班子会、周前集中学习会、“三会一课”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在局机关设置法治文化宣传栏1个,积极在政务服务网刊载普法内容,积极报送普法工作信息,被“施甸司法行政”采用稿件1篇。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一年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法治知识读本,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办事能力和水平。二是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好“头雁效应”,做法治建设推进者。率先垂范,常态化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学习《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等读本,做法治思想传播者。三是组织带领应急管理局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防范重特大事故和强化安全监管、服务施甸经济发展为工作重点,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工作,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2023年,全县发生2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22年下降33.3%。

(二)定期谋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督察反馈问题,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本部门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我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好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一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把推进法治建设纳入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规划,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将法治建设与应急管理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对全局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亲自过问,对重点环节坚持亲自协调,对重大任务坚持亲自督导。二是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述法”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为推动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三)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我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做法治精神践行者。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有关重大决策等事项,坚持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委集体研究后方可作出决定。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云南吉昌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局内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化解矛盾纠纷、事故调查处理等提供法治支撑。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公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项,向社会公布政务信息43条。

(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优化行政权力,规范保留许可事项的审批要素。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网上办事功能,明确审批顺序、审批方式,确保企业“最多跑一次”。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通过公示栏、门户网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执法,行政执法人员2人以上,主动表明身份,亮证执法。行政执法案卷做到了主体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案卷制作规范。

(五)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法行政,推动完善部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我积极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法行政,推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了保证日常执法公平、公正、公开,我局对主管行业领域监管、执法全过程进行公示,将部门执法信息按时在施甸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公示。二是有序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按照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执法检查,对局机关业务股室执法工作开展日常监督。同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计划,对监管对象领域开展随机抽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统筹抓好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案卷整体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严格落实《施甸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六)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督促办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2023年我局无需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工作中我积极加强部门沟通联动,加强与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县政府办公室及县直各单位的沟通力度,积极向法院了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案件收结案、行政机关败诉、生效裁判执行等情况,带头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增强行政机关的应诉责任意识。

(七)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本部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情况。我重视并全面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纪律规矩、法纪观念。一是开展执法培训。组织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二是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长和班子成员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委议事规则,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形势任务、纪律规矩、法纪观念等学习教育,严肃执法纪律,严格执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办案质量负责制,继续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八)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采取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系统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宣传,贯彻落实普法规划,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把法治宣传融入监管执法和服务企业中来。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行政执法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监管点多面广,风险管控难度高。加之机构改革后,划入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等多项职能,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安全监管力量,执法水平和执法装备等保障能力仍较薄弱。

二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应急监管力量仍较薄弱,特别是乡镇等基层基础薄弱,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人员和经费没有保障,执法装备缺乏,给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三是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不深不透。学习上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在一以贯之抓好学习用以指导工作开展上还需进一步增强。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不断解决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继续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培训,让干部职工履职学法懂法守法。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工作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各项执法制度,健全配套制度,注重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针对性地解决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基层法制基础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接受监督的意识,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持续压实党政领导安全法治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干部在线学习和日常法治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结合安全生产“五进”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讲。充分发挥安委办职责,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实施,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联合惩戒,加强“红黑名单”管理,深化隐患整改闭环,压紧压实行业法治监管责任。指导企业继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复评工作,持续推进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全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特别是针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切实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高效、有序发展,使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全面推进执法检查、法治宣传教育、应急保障和灾害救助工作。继续健全完善监察执法制度、增强基层执法力量配备、配足执法装备、强化执法队伍打造。继续强化多媒体、多渠道法治宣传力度,推进安全法治宣传“五进”,打造安全法治新示范、新典型,统筹做好安全法治培训工作,全力提升全民安全生产法治素质。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衔接做好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物资储备工作机制,及时到位发送冬春救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