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5-2/20250724-00005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民政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24 |
文号 | 施民政发〔2025〕11号 | 浏览量 | 0 |
蒋霖、寸朝祖、李红满、杨自菊、李应开委员:
十分感谢您们对我县民政工作,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我们今后改进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强化监护主体责任,提升家庭监护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我们建立一套家校村联动机制,即“家校联动、村校联动、村户联动”三联动机制,村级每年春节前召开一次座谈会,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校内总代理家长、代理家长、法治副校长分别围绕法治宣传、安全自护、学生学情分析、隔代教育重点等给家长开展了300余场次家庭教育指导,覆盖家长4.7万余名。搭建家庭教育“线上线下”宣传平台。线上通过“水墨施甸”、“施甸县妇女联合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线下动员各村(社区)妇联组织依托“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扎实开展“巾帼心向党”“巾帼大宣讲”“巾帼讲堂乡村行”系列活动,把《家庭教育促进法》写入我县“普法日历”,5—6月集中组织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活动。村级与学校建立信息联系通道,在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控辍保学等方面协同发力。
二、针对强化制度建设,抓实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建议
我们建立一套挂联机制。坚持把单位定点挂、家校村联、“双代理家长”管、干部结对帮作为重要举措,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覆盖帮扶,并定期走访,完善帮扶措施,相关情况全部记入《施甸县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双向、多向合作交流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的管理优势、部门的行业优势,把资源链接起来,把责任联合起来,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共有 3294名领导干部挂包7890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025年以来,共组织全县挂包干部入户走访2次,覆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5000余人次。
三、针对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关爱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的建议
我们建立一套工作体系。一是完善制度,强化执行。组建施甸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专班,制发《施甸县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工作力量整合、形势分析研判、重点问题解决。二是机构保障,责任落实。在县民政局挂牌成立了施甸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13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县13个乡(镇)、139个村(社区)选强配齐了13名儿童督导员和139名儿童主任,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多部门合力强化宣传,利用社区宣讲、校园上课、网络视频等宣传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宣传。2025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3场次,覆盖约1500约人次,带动更多家长提升科学家教的水平;组织参加保山市家风家教普法队伍素质培训班3场次600余人次,切实提高全县各级家庭教育讲师团专业水平;学校利用家长会,与家长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防溺水承诺书9万余份,开展了1200余次的国旗下讲话及班会,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增强安全意识;联动县融媒体中心,以“讲好杨善洲家风故事,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为主题,拍摄家风家教宣传片1期提高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率,营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四是协同联动,合力保障。制定《施甸县困境儿童生活资助实施方案》,对施甸县户籍,因家庭经济或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就读期间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思想品德好、学习态度端正、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进行资助。通过“5·8公益日”筹集善款13万元,资助困境儿童106人。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扛实工作责任,持续推动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完善关爱政策措施。二是坚持“政策找人”“帮扶找人”“关爱找人”,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监护、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主动发现、精准帮扶,进一步织密织牢“保障网”。三是持续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助教、助困、助残、助医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实际困难,协同做好关爱帮扶服务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意见,欢迎继续对我县民政工作监督、建言,提出更多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