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4-6-/2022-0818014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2-08-18 |
文号 | 浏览量 | 16 |
B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对
政协施甸县十届一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饶长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小学身体素质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体育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
严格执行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课课时。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校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内外学校体育竞赛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远足、野营和举办春游、秋游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亲近自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效预防学生近视率发生。
二是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建设,丰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内容。鼓励的支持学校按项目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已创建各项目的“体育特色学校”共计8所。面向全体学生建设各项目的体育社团,实现“校校有队伍、人人有社团、团团有特色”的目标。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内容,鼓励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1—3个体育项目并长期坚持锻炼。
三是完善课余体育训练机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县业余少体校按照“突出重点,提高水平,重在输送,办出特色”的思路,加强业余训练工作。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承担市级、县级运动队建设任务。探索“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训练模式,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省、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四是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联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健全常态化体育竞赛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要充分利用辖区学校集中优势,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比赛,定期举办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项目为主的县级联赛或分片赛。
五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
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监测结果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近视率纳入学校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调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方案。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分值由原来的50分提高至100分。初中学生体育考试内容包括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和竞赛加分共同组成。初中学生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分值的改变也会有力的激发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热情。
六是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各学校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以上是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但与社会的关切和家长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教育体育事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教育体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并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