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4-6-/2021-080301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1-08-03 |
文号 | 浏览量 | 13 |
B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对政协施甸县九届五次会议第37号提案的答复
杨晶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改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学条件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学工作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确保乡镇安置点家庭子女实现就近就便入园、入学,先后投入浦发行、国开行扶资金3.35亿元,实施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合理优化县城学校布局,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县城家庭、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和大班额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县城学校投入,增加学位供给,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200余万元新建了施甸县第三幼儿园,该园已于2020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该学校规划在校生2100人,占地125亩,规划总投资1.81亿元。项目一次规划到位,分三期实施,一期项目完成后实现低水平办学入住。学校计划2021年9月搬迁入学。二是采取了教师专业复位、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让富余教师资源有序流动到教师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均衡。2020年组织实施校长交流轮岗58人,教师交流轮岗223人,专项招聘的39名学前教育教师、县外调入的9名优秀教师全部分配到山区乡镇学校任教;安排县直学校7名教师到酒房乡、甸阳镇中小学支教。以校本研修、国培计划为基础,以西安交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挂钩帮扶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三是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共管共建制度,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目标,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行为规范向家庭教育延伸;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号召党员老师、班主任、科任教师深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的家访大行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贫困家庭、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留守儿童,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制度,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建立家校之间互信的关系,营造重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引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家校共育的目的。四是严格贯彻落实学前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义教阶段“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雨露计划、东西协作等国家省市各级有关教育资助政策。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象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执行,除县城以外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县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享受对象为农村户口或农转城户口学生,易地扶贫搬迁入县城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下一步,一是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和中央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的部署,认真研究、科学规划,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项目库,获得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将招聘的特岗教师,录用的省级公费师范生、县外调入的优秀教师,原则上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继续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均衡。三是逐步探讨以学校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同学习、同控辍、同攻坚、同保洁、同治理、同评价、同提高”为主要内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村联建工作,达到“党建工作互促、扶贫工作互帮、社会治理同行、理想信念同向”的工作目标。
感谢你对全县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