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58480633-0-/2021-0513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公开目录 改革信息 发布日期 2021-05-13
文号 浏览量 6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情况报告

 

施甸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持续提高办事效率,助力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继续抓实营商环境“红黑榜”各项指标提升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简化工作流程,继续压缩在开办企业等各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在纳税方面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深入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报请县政府印发了《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一部手机办事通”相关工作的通知》,将2020工作任务明确到各级各部门,确保完成市级下达指标的12%以上,实现“办事通”用户平均办件率达50%以上。细化“一部手机办事通”具体操作,制作了“一部手机办事通”部分事项申报流程、“一部手机办事通”已上线事项清单,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办”“掌上办”,最大限度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均点击量、活跃用户率。目前,“办事通”注册认证量已累计达19001人。

二、持续深化各项措施,加大《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施甸县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和施甸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落实力度:

1.统筹推进,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行动

围绕“宽进”为中心,为企业开办营造便利环境奠定政策基础。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减税降费和精简优化办证办税等方面屡出重拳。从201717个部门28项涉企证照整合事项“二十八证合一”到2018632证合一再扩大到目前整合实施21部门40证合一,2018年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等“六个一”放管服改革行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在全县范围内上线运行,并进行信息公开公示,为方便企业等市场主体办事再出“实招”,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能力。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改由企业施行名称自主申报,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环节并入企业设立登记环节,有效缓解了“起名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企业开办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截至目前,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151户。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一方面加大指导窗口接件受理的企业申请人进行电子化的操作,另一方面,加大对中介登记服务公司的培训指导,进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操作。截至目前,“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设立登记32户。设置“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印发了《施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工作实施方案》。在政务服务大厅完成“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的设置,统一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事项整合到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办理”。另外,协调银行部门(目前是建行入驻)将企业银行开户环节融入综合窗口,银行部门提前做好引导服务。推进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运行。召开施甸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效率部门联席会议暨业务培训会,印发了《施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工作实施方案》。85日与全市同步上线运行集申请受理、审批核准、结果反馈等环节为一体的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全县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内。

2.精简流程,实施“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行动

1)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项目建设分别实行审批、核准和备案。梳理出规范投资审批、核准、备案投资项目目录和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以及办事指南,并及时更新我县在线平台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实现了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绘制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投资项目备案程序”等运行流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对拟建项目开展审核及立项报批工作。简化申请材料,制作并优化了“投资项目备案证申请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等业务表格。提升审批的流转质效,全力为企业和业主提供一流的审批服务,提高了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项目审批时限。2)整合审批环节压缩时间。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纳入施工图联审,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以及开展区域评估的工业园区内项目审批时间进一步缩减。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对房建项目1000平方米以下、市政建设项目100万元以下不再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资料提供齐全正确的情况下,3天内即审核通过并发证。推行保证金保险以及银行保函代替保证金,为投标企业减轻负担。截止20196月底,已推进67个项目实行保证金保险,应交投标保证金537.1万元,实交保证金保险6.63万元,提高企业530.47万元的资金周转。实现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减一半的目标。3)在线审批方便办事。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县政务中心窗口,形成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运维“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对企业和业主实行“审批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做到业务流程限时办结,大幅缩短审批流程和审批效率,并做到审批流程全透明、可核查。4)清理规范精简投资报建评价评估。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为重点,从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长、提效率四个方面入手,实施一站式集中审批评估,精简关联度不高的前置审批事项,解决部分事项存在的重复问题,压缩办理时限。经清理精简优化,施甸县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共62项,涉及12个部门;完善“三个清单”制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完成了审批、核准、备案的投资项目目录和办理事项清单梳理,对投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流程图》,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审批297件。

3.强力推动,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行动

1)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1个,县级分中心6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13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代办点)137个。常驻县大厅的单位有13个,派驻窗口人员41人,临时窗口8个,其中进驻行政许可事项41项,公共事项30项。建成了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按照“一项一码”的工作要求,全县共有30个投资项目目录(审批类24项、核准类0项、备案类6项)录入“云南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投资项目集中审批事项100%通过系统审批,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窗取件”, 优化了县级服务窗口,基本保障了服务民生、服务企业部门率先进驻。2)抓集中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中心”要求,形成了“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中心围着社会转”的工作格局。所有网上审批运行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行监督服务一体化,实现全程监督。3)推进集中审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完善了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实现了“一项一码、一表流转、限时办结、信息共享、依责监管、电子监察”的“一站式”审批,审批提速达50%以上。同时,狠抓项目进驻与授权,要求各部门形成前台窗口为项目业主服务、后台为前台窗口提供保障和支撑的运转机制,让所有投资项目统一由中心接件受理,分发部门窗口,办结后由业主到中心取件,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窗取件”。审批和核准类投资项目办理时限由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4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促进了重大项目的快速审批和落地。受理投资项目262个,涉及事项337件,投资概算137.89亿元,按时办结率99.7%(4)抓实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运行管理。施甸县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成运行,实现了行政审批实体大厅和虚拟大厅两条腿走路的审批模式。各部门网上大厅明确了综合管理员、监督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并按照AB角配置要求配备了相应地的工作人员,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基本形成了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运维“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压缩时限,提高效率。(5)推进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设,打破中介垄断,规范涉企收费。我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的建成运行,对打破中介机构的地域垄断、价格垄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清理和取消“红顶中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县使用财政性和国有资金采购建设工程投资审批中介服务金额100万元以下的项目(涉密项目除外),基本实现了进入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公开选取,中介服务市场已经放开,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基本消除。上半年,通过中介超市发布公告14项,签约项目7项,履约结束6项,项目总成交金额52.1万元,节约资金13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20%,资金平均节约率20%

4.统筹安排,实施“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行动

1)实施窗口“一颗印章管审批”。健全县级审批服务部门与同级监管部门及上下级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整合优化审批服务各部门的机构职责,县政务服务局挂牌设立施甸县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局,加快推进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局办理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具有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再加盖本部门印章,杜绝重复盖章;各部门业务网络必须向行政审批局开放使用。2)强化窗口科技手段运用。在办证大厅安装一台身份证拍照申请一体机,省去了排队等候人工办证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截止529日,共有403名群众通过自助终端办理了居民身份证,此外办理微政务1225条,其中网络渠道144条,一部手机办事通1081条。3)优化窗口服务流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服务、社会事务、投资审批、中介服务、公共资源交易5个综合服务窗口,13个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立足于现有条件,综合服务窗口的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对企业和群众服务实行一次告知、统一收件、网上派件、统一反馈、一窗发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5.严格落实,实施“最多跑一次”行动

集中公布“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强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在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情况下,依托网上大厅、免费快递服务等手段,全面推行从受理申请、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全程申请人“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分别通过办公场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公示与邮政速递开展业务合作,为申请人提供办理结果免费寄递服务。2020年以来,级政务服务平台已受理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50000多件,其中 “一次不跑”办结600多件,采取免费邮寄方式送达办理结果50多件。

6.坚决执行,实施“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行动

1)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减证便民改革专项行动。清理和精简不合法、不合理和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组织政府各部门和13个乡镇专门召开施甸县全县减证便民改革专项行动工作安排会和业务培训会,共计清理规范1000多项各类证明材料,汇总编制形成各类证明材料清单报省市后按省政府决策取消和保留清单公布实施;在县政府网站、电子政务与网管中心开展设置了群众和社会查询链接渠道,县公安局结合本县实际,研究出台实施了《施甸县公安局提升效能服务群众25项便民利民措施》。2)是整合规范检验检测机构。我县召开了整合规范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会议,坚持打破部门界限和行业壁垒,结合机构改革将县域内分散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农业、水务、卫生计生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逐步整合为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并逐步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全面清理对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管理的政策规定,没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以所有制、隶属关系、机构数量、检测品种、检测业务范围等为条件法外设槛,限制竞争;不得对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检测品种、检测业务范围等进行限制。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检验检测机构,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三、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紧紧按照省、市要求,抓好事项规范,对各进驻网上大厅部门录入事项中出现的逻辑性矛盾、办理地址不规范等问题及时进行更正,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努力,目前,施甸县网上大厅二级深度以上事项和“一门进驻率”均已达90%以上,达到省市要求。同时,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对办事群众进行宣传引导,大力提高网上平台注册用户量,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