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4-5/20250225-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旧城乡
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日期 2025-02-25
文号 浏览量 1
主题词 司法
旧城乡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以来,旧城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依法治县战略部署,按照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规范依法行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平安旧城、法治旧城。现将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借鉴“枫桥工作法”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打造矛盾纠纷“法、引、情”工作机制,在“法”上找依据,冲破“柔性处理”旧束缚,在“引”上拓路径,破除“相互攀比”旧思想,在“情”上缩距离,打开“避而不见”新局面。2024年,旧城乡共受理信访件7件,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另外,通过推广应用法律服务平台在社区使用覆盖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积极作用,全年成功调处各类纠纷调处矛盾纠纷81件,全年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导致的越级信访。二是探索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体系。首先,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智治架构。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整合治理资源,建强基层党组织,加强运行管理,提高实战能力。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坚持条抓块统,突出权责清晰、扁平一体,建立党建引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大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科学精准研判、高效联动指挥,全面推动治理现代化、数字化。其次,依托“平安保山”智慧治理平台,推动基层网格化管理。统一网格划分标准,强化网格管理服务,优化配置网格力量,以乡村干部为基础落实网格化组织体系,在乡村两级建立综治中心,承接落实好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业务工作。

(二)切实提升政务服务。一是依托“一部手机办事通”等数字化应用,探索通过信息化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实现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有效融入公共服务大厅综合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服务体系。二是做好服务创新。积极开展“晚会进乡村”“三八节趣味活动”等各项文体活动,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落实救治救助,齐心协力解决养老、护小、助残、救困等问题。

(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和清理制度。按照县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对照规范性文件要求,全面排查梳理历年文件,做好立卷归档管理。二是持续推进法律进乡村。继续巩固旧城村“法治示范村”,以点带面提升法治化水平,指导各村“法律之家”,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集中培训12场,实现每个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结合重要节点加强专题宣传,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按要求开展普法活动,推进群众法治素养提升,引导群众崇德尚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三项制度”自查。按照市、县的相关工作要求,旧城乡明确基本行政权力82项,县级相关部门下放行政权力98项,共180项执法事项。2024年以来,旧城乡对全乡范围内马路市场开展综合治理22次,上路检查58次,开展“交安联合执法行动”46次、检查车辆2000余辆,现场劝导整改交通违规行为400余起,处罚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检查发现安全生产等问题隐患22处,均已全部整改完毕。四是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一方面人大依法履职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对政府及其部门在法律实施、司法、执法、用法等领域的监督检查评审,让代表参与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过程监督,在民生保障、工程招投标和竣工验收结算评审和群众敏感领域都派代表参与监督,保障人民参与权。另一方面畅通信访举报和行政复议渠道,推进依法执政。在充分方式开展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信访举报和行政复议实现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了阳光执法、文明执法。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切实履行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普法责任。进一步夯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形成服务营商环境的工作合力,依托“八五”普法,利用法治文化阵地,围绕宪法、民法典、知识产权等内容开展全方位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法治讲座,实时推送法律常识、典型案例等信息,通过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营造爱商、亲商、尊商、重商的社会氛围。二是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本地企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五)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旧城乡制定了安全、稳定、民生等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方案,妥善应对风险隐患。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实时监测预警,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手段加强了水利、交通、重点人群等方面的日常排查,协同各单位开展定期风险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实现全年无重大恶性事件、负面舆情和群体性事件,为平安旧城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群众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着“重业务、轻学习”的思想,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理论学习。在政府组织法律宣传活动时,部分同志的主动性不高,且真正吸收进去的不多。导致在与群众交流沟通涉法问题时处理不清、业务不精,法律素养还需增强。

二是开展普法活动多沿用惯性思维。使用“老套路”,宣传缺少新举措和新亮点,新形式,导致法治宣传存在低效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营造法治氛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市委、县委各项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深化法治理论学习,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全乡干部职工法治理论素养。结合职能职责,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月、清明节、重阳节、“12.4”宪法宣传日等时机,通过开展送法进村、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切实提高法治思维。

(三)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定期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思维、运用政策法律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和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等执法专业技能。加强单位协调,在依法行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争得支持,提高执法成效。严格落实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全面提高执法效能,为法治建设有序发展提供有效法治保障。